国际商报记者 张博
当国际金价在3700美元/盎司的高位震荡徘徊,多国央行的购金步伐非但未歇,反而愈发坚定。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在高金价环境下,全球央行仍净购金166吨,其中波兰央行以29吨增持量领跑,土耳其、卡塔尔等新兴市场央行跟进加码。这种“越涨越买”的态势,折射出全球储备体系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多国央行的购金韧性,根源在于美元信用体系的持续透支与信用隐患的凸显。美国近年来频繁将美元作为“武器”,让各国深刻意识到单一货币依赖的潜在风险。而美国日益严峻的债务问题,更成为美元信用受损的关键推手。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GDP规模为29.18万亿美元,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126.8%,靠“债滚债”维持的偿债模式难掩信用裂痕。在此背景下,世界黄金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73%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5年全球储备中的美元持有量将温和或大幅下降。
美元信用的弱化,强化了黄金的战略价值,使其成为优化储备结构的理性选择。黄金作为无信用风险、无发行人负债的特殊资产,价值不受单一国家货币政策、财政状况或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冲击。高金价并未削弱购金动力,反而凸显出各国央行决策的理性——这种理性并非漠视短期价格波动,而是基于储备资产长期价值的精准考量。9月3日资管机构Crescat Capital的数据更印证了这一趋势:在金价创下新纪录之际,黄金在除美联储外央行的储备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从长期来看,黄金的储备需求释放已成为常态,多重因素正在持续驱动这一进程。从需求主体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央行是核心增量来源——波兰国家银行是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的净买家,乌干达银行近期启动为期两至三年的国内黄金购买试点,购金举措深化且目标明确。催化因素方面,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反复,不断放大黄金的“避险溢价”,进一步巩固其储备地位。前述《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76%的受访央行预计其黄金持有量将在5年内增加,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69%。此外,创纪录的受访央行(95%)认为,央行黄金储备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高于去年的81%。
多国央行在高金价下的“购金潮”,本质上是其基于现实风险与未来秩序的战略布局。美元主导的储备格局虽未彻底瓦解,但“美元信用—美国国债”的传统储备逻辑已出现明显裂痕。
来源:国际商报
上一篇: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