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亚洲交易时段,日元小幅反弹,但力度有限;美元则在近两周的高点附近震荡。美元兑日元(USD/JPY)的走势,正反映出市场对两国货币政策的不同预期。
日元为何想涨又涨不动?
日元这波反弹,主要靠日本央行“放风”可能继续加息。7月的会议纪要显示,如果通胀和经济走势符合预期,央行支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这给日元打了剂强心针。
同时,美日贸易谈判有所进展,加上市场避险情绪偶尔升温,也帮了日元一把。
不过,日元的反弹后劲明显不足。原因有几方面:
日本8月服务业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速放缓,说明通胀动力有所减弱;
10月日本自民党将进行领导人选举,新领导层会不会推迟加息?政策不确定性让投资者不敢大举做多日元;
美日之间的关税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这也给日元前景蒙上阴影。
美元为何也僵持不下?
这边日本央行可能加息,那边美联储却可能降息。市场预计今年美联储还会降息两次,但主席鲍威尔又强调“不能降太快,怕通胀反弹”。这种暧昧态度让美元也缺乏明确方向,暂时在高位徘徊。
美日货币政策“一个可能收紧、一个可能放松”的反差,成为当前汇率波动的主要逻辑。
技术信号偏多,关键位置在哪?
从图表看,美元兑日元最近突破了200日均线,这是一个短期看涨信号。如果后续能站稳149.15以上,可能会试探150关口,甚至向151靠近。
但如果汇率回调,148.50附近可能成为支撑位;如果跌破148,则可能下探147附近。如果进一步跌破146-146.40区间,走势可能转弱,看向145.50左右。
下一步看什么?
日元短期有央行“鹰派”表态撑腰,但受制于国内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问题,反弹空间有限。美元兑日元目前处于多空博弈状态,方向待破。
市场接下来的关注点很明确,就是周五的日本东京CPI和美国PCE数据。作为央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这两个数据的好坏,基本能决定汇率下一波会往哪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