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这片以“乌金”著称的土地,以创新为笔,在能源革命答卷上书写着“黑色煤城”向“绿色能源都市”的蜕变。作为其省会城市,我市追“新”一以贯之,逐“绿”步履铿锵。
近年来,从“煤都”奔向“绿都”,从“黑色黄金”奔向“绿色动能”,我市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植于每项政策、每个项目、每次创新之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呈现出“风光无限、氢能涌动”的美丽画卷。
乘“风”而上
在海拔1500多米的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山腹地,崇山峻岭间,一排排巨型风力发电机组直指苍穹,与连绵成片的光伏板矩阵交相辉映。
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300兆瓦风光电项目,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它由100兆瓦大唐日丽光伏电站、100兆瓦环昂洋乐泉风电场和100兆瓦珺之园风电场构成,每年可向电网输送清洁能源6.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万吨,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采用国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珺之园风电场项目负责人周翔介绍,“单台风机叶片长度达93米,相当于31层楼的高度;风轮直径达191米,扫风面积达2.86万平方米,约为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每年可输出2.3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57.5万居民一整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驭风而行,筑梦绿色未来。据悉,我省首批确定33个风电项目,作为“驭风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试点项目,总规模151.74万千瓦,其中太原市为5万千瓦,力争于2026年底建成。风叶闻风起舞,风机触风来电,正在积极展现我市新能源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新气象。
“光”景正好
步入阳曲县杨兴乡史家庄村,湛蓝色的光伏板遍布山坡沟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能源美景映入眼帘。
这缘于我省光伏产业、新能源领域及农畜业的重点项目之一,山西能投光伏农业公司20MWp光伏电站。得益于该项目,峰峦起伏的青山披上了湛蓝色的“光伏新衣”,实现光伏收益到村到户,“点亮”和拓宽了乡村振兴之路。驱车驶离市区,太忻高速公路沿线一排排蓝色镜面掠过车窗,宛如蓝色的波涛吸收着耀眼的光。这是太忻高速沿线分布式光伏发电科研试验段项目,追随阳光、汲取阳光、“传递”阳光,解决了充电桩用能问题,并在提升光伏消纳比例的同时减少损耗,助力清洁电力与高速公路“同行”。
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年日照时数约2200至3000小时,2024年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10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今年7月发布的《山西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鼓励“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储充一体化”等融合发展,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为产业创新开辟空间。
由此,我市分布式光伏产业迎来了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将为千家万户、千企百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氢”装上阵
上午时分,太原南站公交场站内,908路氢能公交车司机王师傅轻踩油门,驶向30公里外的终点站清徐汽车站。氢能车整体以蓝、白、绿色为主,车身印着“H2”“0排放”标识,在一众公交车中格外醒目。
“10分钟出头就能加满,满氢最高续航大概350公里。”王师傅笑着说,一辆908路公交车往返共72.1公里,每天4趟,行驶里程近300公里,每天只需加一次氢气。在使用单充电枪充电情况下,太原市内电动公交车充满电约需7.5小时,满电可行驶约280公里,相比之下,氢能公交车续航里程更长,也节省了充电时间。
金秋时节,“氢”风徐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的氢能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365.76,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主要氢能发展地区中,位列第3名。
根据《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35年,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在太原市等地,谋划开展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燃料电池商用车试点。
能源革命,进无止境。站上绿色发展新起点,我市正奋力前行,不断书写着绿色转型的时代答卷。记者 李 静
来源:太原日报
上一篇:首笔贷款,在深圳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