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申桂玲
在白银行业深陷“品牌分散、溢价低迷、手工工艺边缘化”困局的三十年里,相知鸟品牌精品银饰创始人李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破局之之路。作为银匠世家传人,她从童年耳濡目染的手工银艺中汲取养分,长大后以创新思维重构银饰品质标准、激活门店增长、拓展文化边界,最终完成从“技艺传承者”到“行业变革者”的跨越,为白银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工艺守恒:坚持只做四个九纯银最高品质的银手镯
出身银匠世家的李信,对银饰工艺的严苛早已融入职业基因。2019年创立相知鸟时,她率先在行业内高标准,只做四个九的纯银最高度的银手镯。因为含量已经成为李信供应产品的最低底线,她说现在和未来只做纯度最高的银手镯,目的是让所有消费者保障购买后没有后顾之忧。
2022年开发“百福银锁”系列时,李信创新引入“低温锻打”工艺,在保证银锁硬度的同时,完整保留手工锻打的细腻肌理。这款兼具实用性与收藏性的银锁,上市后凭借“可刻字、有温度”的特性成为亲子市场爆款,单月销量突破8000件,也让行业重新审视“银饰高端化”的可能性。
为让传统工艺实现标准化传承,李信还推动世家“细錾工艺”数字化:组织工艺团队整理录制120分钟錾刻教学视频,拆解“起錾、走刀、收边”等18个关键步骤,编制成《精品银饰工艺手册》。如今,相知鸟工坊的年轻工艺师既能通过手册掌握标准流程,又能在工艺导师指导下提升“手感把控”能力,真正实现“传统工艺有标准,标准工艺有温度”。
行业破局:李信发起100场精品银饰的展销,为行业发声
“白银行业不是‘独善其身’的赛道,只有让更多门店活下去、活得好,整个行业才能突破困局。” 基于这一认知,李信推出100场“百城银饰计划”,以实战方案为珠宝门店提供全链路帮扶,而“爱在银饰节”正是该计划的核心落地载体。
2025年初,李信团队在新乡某老珠宝店试点时,发现门店银饰区存在“陈列杂乱、导购不懂工艺、产品无特色”三大核心问题。针对这些痛点,团队量身定制“三改方案”:按场景重构陈列、培训导购讲工艺、定制地域特色产品,落地三月后,该店银饰区客流量增40%、客单价从300元升至800元、月销量翻三倍。
截至10月,相知鸟团队带着多家成功实战经验走进全国珠宝门店,先后在安阳、新乡、周口、洛阳、南阳、开封、濮阳、山东等多地50多家珠宝店组织银饰展销活动。洛阳某门店老板王女士的感慨颇具代表性:“以前银饰是门店‘陪衬品’,销量惨淡;现在成了‘引流款’,不仅卖得好,还能带动其他珠宝品类销售,精品银饰的搭配理念也走进了每一位消费者心中。李总不仅给我们供货,更教我们做文化、做服务,这才是真正的行业赋能。”此外,李信还牵头成立“银饰行业互助联盟”,推动门店共享客户数据、联合开发区域特色产品,助力行业从“恶性价格竞争”转向“协同价值增长”。
文化拓界:让白银成为东方美学的传播载体
在李信看来,白银的价值远不止于贵金属本身,更在于其作为文化载体的潜力。2025年4月,她推动相知鸟与国瓷永丰源达成深度合作,推出“银瓷共生”国礼系列,其中“夫人瓷・西湖蓝”茶具的研发,堪称传统工艺跨界融合的典范。为实现银与瓷的完美适配,团队反复测试银料厚度——太薄易变形、太厚影响茶汤口感,最终确定0.8毫米的“黄金比例”;茶漏上的缠枝莲纹样,以非遗錾刻工艺手工雕刻后,再通过3D扫描优化细节,确保每片花瓣都灵动自然、贴合东方美学。
2025年下半年,李信的创新步伐再提速,通过调研分析不同城市消费者偏好,比如郑州消费者偏爱简约款、洛阳消费者青睐文化IP款,据此精准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同时开发智能导购系统,可根据顾客穿搭推荐适配银饰,目前已在10家门店试点,成交率提升25%。
“传承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让老手艺跟上时代节奏。” 如今,李信常与00后设计师探讨直播话术与年轻消费需求,在理念碰撞中寻找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契合点。三十年深耕,她以世家技艺为根基,用创新方案破解行业痛点,靠文化赋能拓宽白银价值边界——这份实践不仅让相知鸟从精品银饰品牌成长为行业“创新引擎”,更证明白银行业的新生,始终藏在“守得住根本、创得出新意”的平衡里,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