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能回到当年签房贷合同的那天,我可能会劝劝自己——别急着买房,想清楚点。因为那一笔签下去,不只是贷款,更是往自己身上套了一副枷锁。
我和老公是2019年买的房,在广州。那时候房价正热,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网签”、“拿到房本”的照片。那时候的我们,也怕被落下。家里掏空了六个钱包,东拼西凑凑够首付90万,贷款190万。
签字那天,我的手都有点抖,但心里还挺兴奋。想着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再苦几年也值得。可没想到,这一“苦”,是苦到连呼吸都发紧。
我们俩的月供是一万三。刚开始还觉得还能扛,后来房价跌了,利率也高,工资却一分没涨。每个月一发工资,就眼睁睁看着卡里瞬间少掉一大半。房贷一划走,整个人都空了。
我常说,房贷是最沉默的压力。它不吵不闹,却能让你夜里失眠、早上发愣。
前几天我算账,一家五口每个月吃穿用度都要控制到极致。菜要挑打折的买,衣服一年也不舍得添几件。孩子想上个兴趣班,我都得犹豫半天。老公有时候抱怨我太抠,可我也没办法。你不抠一点,这个家真撑不下去。
我妈看我愁眉苦脸,总说:“你们这代人真辛苦,哪像我们那时候,没房也能活。”
我笑笑没回。她不懂,现在这社会,没房就像没底。可有了房,又像被绑在原地。
我身边的朋友,也一个个被房子压得喘不过气。
我大学同学阿雪,前几年在天河买了套小三房。当时信心满满,天天在朋友圈晒装修进度,说“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靠自己买了房”。
可才三年,她的笑就变成了叹息。她跟我说:“我现在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银行余额。以前觉得房子是归宿,现在觉得是负担。”
她老公被公司降薪后,压力全压到她一个人身上。她说那阵子晚上经常哭,怕房贷断供,也怕孩子看见她掉眼泪。
“以前我以为有房就有安全感,”她说,“现在我只想还完贷款那天,能睡个好觉。”
我还有个发小阿军,在佛山买的房。前几年做外贸赚了点钱,就买了套120平的。结果疫情一来,生意黄了,收入少了,一下子还不起房贷。那阵子他跑去送外卖、干装修,什么都接。
我有次跟他聊天,他苦笑着说:“我不是在挣钱,我是在赎身。”
那句话我至今都忘不了。
其实我们这些有房的人都一样。买房时是意气风发,以为这是人生的转折点;可过几年才发现,那根本不是转折点,而是深渊的起点。
你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停下来。哪怕有一天真的累到不行,也得告诉自己:“不行,房贷还没还完。”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人晒“提前还清贷款”的视频,都会羡慕得想哭。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那简直像是一种奢望。
有人说:“房贷让人变得成熟。”但我觉得,它只是让人变得麻木。
你不再敢冲动消费,不敢随便出游,甚至不敢对未来有太多幻想。生活被分成了一个个账单周期,每个月都在等发工资、等还贷、等下一个月的轮回。
有一次深夜,我老公看着天花板突然说:“要是当初我们没买房,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会轻松点?”
我沉默了很久,只说了一句:“是啊,但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副焦虑的模样。”
他笑了笑:“焦虑也算一种拥有吧。”
听着他那句话,我心里一酸。
其实有时候我也明白,房子不是罪,真正让人痛苦的,是那种被压得无法喘息的生活感。我们以为房子能给家庭安全感,能让日子更稳定,可现实告诉我们,很多人被“稳定”压垮了。
你以为自己买的是家,其实是把未来三十年的自由抵押了出去。
房贷不是贷款,是枷锁。它套着你的人生、时间和梦想,让你变得谨慎、克制、害怕、疲惫。
我们这些有房的人都懂,这份“拥有”其实一点也不轻松。
我们嘴上说着“家”,心里却清楚——那不是依靠,那是负重。
而人生最心酸的事,大概就是:你拼尽全力买下的房,最后却住进了你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