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后,数字人民币再添重磅布局。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揭示数字人民币发展新动向,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在北京设立。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
“数字人民币当前的M0(流通中现金)、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等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法定货币的功能。”行业专家建议,适时调整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推动其从M0逐步向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功能延伸。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账户余额计息并开发相应理财产品,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
生态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发数字人民币,2019年开始第一批试点,2020年进行第二批试点,2021年发表白皮书,2022年发布数字人民币App,并安排更多城市加入试点,目前试点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
历经理论研究、封闭测试和开放试点的十年历程,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逐步构建,创新应用和场景建设持续深化。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累计处理交易33.2亿笔,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钱包2.25亿个。
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也从个人消费场景(C端)到薪资发放、普惠贷款、绿色金融等对公企业服务(B端),持续拓展到财政、税收、公用事业等政务服务场景(G端)。
同时,数字人民币还为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了开放、包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为范本的多边合作模式、以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和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双边系统。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已成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的基本准则。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体系具有监管穿透、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的特点,有望进一步促进零售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助力解决复杂的对公和跨境领域业务痛点,支持智能化融合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双中心”职能互补
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的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于9月24日在上海正式运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
记者了解到,跨境数字支付平台立足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使用,探索运用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区块链服务平台定位于支持标准化的区块链交易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数字资产平台定位于支持链上发行、登记、托管和交易合规数字资产。
继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后,同样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的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在北京设立,至此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架构落地。运营管理中心与国际运营中心,两字之差,二者的定位和功能有何不同?
据悉,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等核心基础设施,协调各类市场机构共建开放、包容、安全、高效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服务货币和支付体系创新与金融强国战略。国际运营中心则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业内专家认为,运营管理中心与国际运营中心职能互补,构建了层次分明、内外协同的数字人民币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中心聚焦夯实国内核心基础设施和生态根基,促进新兴技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加速应用,培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国际运营中心则侧重对外联通,拓展跨境合作和应用,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两翼”格局。
不局限于M0定位
在生态体系建设和运营架构落地之外,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曾发布《智链融合·数字人民币赋能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建议适时调整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
央行参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在接受《财经》专访时指出,数字人民币当前的M0、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等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法定货币的功能。比如,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令其无法生息,100%准备金制度限制其货币派生能力等,让个人、企业和运营机构缺乏使用和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动力。
张健华建议,适时调整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推动其从M0逐步向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功能延伸。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账户余额计息并开发相应理财产品,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
张健华还建议,允许商业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数字人民币作为银行表内负债,用于贷款和投资,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派生功能。“假设未来数字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6%,那么商业银行向央行缴纳6元数字人民币,就可以换走100元数字人民币。这是第一笔货币派生。随后,商业银行可以将这100元数字人民币用于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将其中50元存入银行,银行再向央行缴纳3元数字人民币,又可以基于这50元发放贷款。如此循环,理论上数字人民币流通规模可以被放大数倍,与传统货币的派生机制一致。”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为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营造良好环境,业内专家呼吁,要加强场景建设和制度支撑,明确各项业务规则,支持能收取人民币的地方都能使用数字人民币,能使用账户的业务都能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同时,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序形成多层次的市场激励机制,支持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
记者余继超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 佘诗婕
—— / 好文推荐 / ——
美国政府停摆背后:员工被迫休假、无薪上班
东南亚旅游业重燃动力
千亿公募总经理离任
阿维塔06自燃连烧7车
蒙牛被判不正当竞争
蔚来智驾一年出走6位高管
闻泰科技突遭“黑天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