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格:议价
藏品编号:YX25102803
在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的收藏版图中,“北洋造光绪元宝”系列犹如一部镌刻着时代印记的货币史诗,而此次呈现的这枚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34年)银币,则是这部史诗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它以精纯银质为载体,铸刻着“北洋造”的历史印记与光绪34年的纪年密码,币面间既凝聚着北洋造币厂的工艺积淀,又承载着晚清币制改革的时代阵痛,是解读清代北洋银币工艺、品鉴近代机制币收藏价值的核心范本,堪称“历史厚度、工艺精度、收藏稀缺度”三重价值的集大成者。

藏品概览:北洋34年银币的形制与工艺解码
(一)基础信息与形制特征
- 名称: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光绪34年)
- 年代:清代光绪34年(1908年),依据“光绪34年”纪年、“北洋造”款识及银币断代标准判定。
- 类别:清代北洋官局机制银币
- 规格:银币直径约39毫米(机制币标准直径),库平七钱二分(约26.8克),整体呈圆形,币面设计遵循“正面纪地纪年纪值、背面纪龙纹”的晚清机制币经典范式,是北洋造币厂“标准化铸币”的典型产物。
(二)纹饰与工艺解析
1. 正面纹饰:北洋造币的文字印记
银币正面的文字与布局,是晚清北洋币制“规范化”的直观体现:
- 文字内容:顶部环刻“北洋造”三字,字体端庄厚重,笔画间力道千钧;中央铸“光绪元宝”楷书大字,笔锋雄健,尽显官局铸币的威仪;下方镌“库平七钱二分”,字体与“光绪元宝”形成呼应,中央还铸有满文(清代官局币的身份标识),整体文字体系完整,涵盖纪年、造币机构、币值重量,是晚清“货币标准化”改革的实物见证。
- 工艺细节:文字采用“高浮雕钢模雕刻”,每个字与币面地章(背景)的落差清晰,触感凹凸分明;文字边缘无粘连、无模糊,“34年”纪年细节(虽正面未直接标注,但背面“34th YEAR”与之对应)的工艺关联,足见北洋造币厂“钢模雕刻”的精湛技艺——这种工艺精度,是官局铸币“品质管控”的直接体现。
2. 背面纹饰:北洋龙纹的艺术表达
银币背面的北洋龙纹,是清代机制币“龙图美学”的重要分支:
- 龙纹形态:中央为“蟠龙”造型,龙首威严,鹿角虬曲、虾眼炯炯、鹰爪锋利、蛇身遒劲,龙鳞以细密点状纹表现,层次分明;龙身环绕火焰珠,周围祥云、水波纹点缀,整体构图“张弛有度”,将龙纹的“威严神圣”与“艺术美感”完美融合;外环刻“34th YEAR OF KUANG HSU”(光绪34年)及“PEI YANG”(北洋),中西文字并存,彰显晚清“师夷长技”的时代特征。
- 雕刻工艺:龙纹采用“多层浮雕叠刻”技术,龙身立体感极强,龙爪抓握的力量感、龙须飘动的轻盈感在光线折射下栩栩如生;火焰珠的火焰纹呈放射状炸裂,线条流畅如丝,无一丝断笔,尽显北洋造币厂“追求工艺、保障流通”的务实理念(既保证艺术效果,又兼顾批量铸币的效率)。
3. 银质表现:机制币的材质密码
银币的银质是鉴别真伪与品相的核心要素之一:
- 银质状态:币面呈现“旧银色包浆”,这是银质在长期流通与保存中自然氧化形成的保护层,包浆温润内敛,无“火气”(新铸银币的刺眼光泽);局部可见岁月留下的使用痕迹(如轻微磨损、氧化斑点),却无大面积锈蚀,说明银币长期保存环境相对稳定,银质纯度较高(符合晚清官局银币“含银量约90%”的标准)。

北洋造币与晚清币制改革
光绪22年(1896年),为应对“货币混乱、列强经济入侵”的局面,清政府批准在北洋(今天津一带)设立北洋机器局铸钱局(后演变北洋造币厂),开始规模化铸造机制银币。这枚光绪34年银币的诞生,源于两大历史背景:
- 币制改革需求:晚清时期,外国银元(如墨西哥鹰洋)大量涌入,传统银两因“成色不一、称量繁琐”逐渐式微。北洋造币厂的设立与银币铸造,是清政府“统一北方币制、夺回货币主权”的重要举措,光绪34年银币是这一进程的“收官之作”(光绪帝次年驾崩)。
- 存世代表性:北洋造币厂从光绪22年至34年持续铸币,“34年版”是其铸币周期的末端产物,铸币工艺经十余年打磨已趋成熟,存世量相对稳定(虽少于部分地方龙洋,但多于稀缺品类),成为“北洋造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收藏标的,是藏家入门与研究的“标准器”。
流通美品的状态解析
这枚北洋34年银币的品相,属于“流通美品”等级,具体表现为:
- 币面状态:正面文字“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无严重磨损,笔画锋芒尚存;背面龙纹完整,龙鳞、龙须、火焰珠细节清晰可辨,仅边缘有极轻微的流通痕迹(符合其“历史上广泛流通”的使用逻辑)。
- 包浆与光泽:币面覆盖“均匀旧包浆”,银质底色温润,无“洗币”(人为清洗破坏包浆)痕迹;包浆呈现自然的“层次感”,在光线折射下可见银质的温润光泽,是银币长期自然保存的直接证据。
- 底板状态:币面底板(文字与龙纹外的背景区域)平整,无凹陷、凸起或修补痕迹,符合“流通美品”的品相评估标准(具体可参考PCGS、NGC等评级体系的AU级别)。

收藏价值:北洋银币的多维赋能
(一)历史价值:晚清北洋币制的活态化石
对货币史研究者与藏家而言,此币是解码晚清北洋币制改革的核心标本:
- 货币史维度:银币的“北洋造”款识、“34年”纪年、“库平七钱二分”币值,完整呈现了晚清北洋地区“从银两制向银元制过渡”的改革细节,为研究中国近代北方货币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依据。
- 工业史维度:北洋造币厂引进西方造币机械与技术,银币的“钢模雕刻”“机械压制”工艺,是中国近代工业“技术西化”在北方的微观见证,反映了晚清“师夷长技”的历史进程(且北洋造币厂的技术传承,为民国天津造币厂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价值:北洋龙纹的工艺标本
清代机制币的龙纹艺术,以北洋龙为“风格鲜明”的分支,此币将这一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 雕刻艺术:龙纹的“多层浮雕”工艺,使银币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明暗交错、立体感爆炸”的视觉效果,龙身仿佛随时会破壁而出;文字的“高浮雕”工艺,让每个字都如雕塑般矗立,兼具货币功能与艺术收藏的双重价值。
- 设计美学:正面文字的庄重与背面龙纹的威严形成呼应,中西文字的并存更增添了时代质感,整体设计“规范而不失气势”,是晚清北洋地区“务实与审美并重”的铸币理念的体现。
(三)市场价值:龙洋收藏的“硬通货”
在机制银币收藏市场中,北洋造光绪元宝(尤其是34年版)一直是保值增值的热门品种:
- 稀缺性:虽为北洋造币厂的量产币,但历经百年战乱、熔毁与自然损耗,存世量已大幅减少,品相完好的传世品更是稀缺;
- 认知度:北洋龙洋是清代龙洋中版别清晰、特征鲜明的系列,藏家认知度高,市场交易活跃,是新人入门清代银币收藏的“标杆性”品种;
- 趋势性:近年来,清代机制币在收藏市场中的热度持续升温,北洋34年龙洋的价格也随之稳健上涨,其市场表现远优于普通银价波动,是资产配置中极具潜力的选择。

藏北洋银辉,拥货币史诗
上述藏品均为滕先生本人亲自实物拍摄,现滕先生诚心传递,价格可洽谈。这枚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34年)银币,是北洋造币厂工艺与晚清币制历史交融的结晶,承载着中国近代北方货币的厚重记忆。它以文字的庄重、龙纹的精美、银质的纯净,成为北洋造银币的“传世标杆”。
若您是深耕清代银币的藏家,此作将是您典藏体系的“基础核心”,填补“北洋造系列”的收藏空白,其历史价值与工艺细节足以成为藏馆中的“研究标本”;若您是热爱晚清历史的雅士,银币中北洋造的印记、光绪34年的纪年、威严的龙纹,将带您穿越回1908年的北洋造币厂,感受“一枚银币承载的时代重量”;若您是着眼稳健投资的藏友,其存世稳定性、文化属性与市场表现,将为您的资产增添“北洋货币的银质底色”,实现收藏与财富的双重传承。
收藏这枚银币,不仅是拥有一件机制币珍品,更是传承晚清货币工艺的文脉与北洋地区的历史记忆。让它在您的藏馆中,闪耀着银辉里的北洋史诗,诉说北洋造币的工艺传奇,在岁月流转中,续写您与这枚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34年)银币的收藏华章,让近代货币的银辉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