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利欧认为,黄金是终极货币,其价值不依赖于他人履约支付,且难以被没收。在当前法币体系下,黄金是否将成为财富的“终极保险”?投资者该如何配置?
周五,《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由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 撰写的文章,文章指出黄金是风险最低的货币,千年保值且“被没收风险”更低。他还拆解了黄金在金本位、法币体系下的表现,及其与现金的配置逻辑。原文翻译如下。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国债和法币价值感到担忧——并且曾撰文探讨这些担忧为何会提升黄金的吸引力。自从我首次表达这些观点以来,金价已大幅上涨,因此我想分享一些我认为关于黄金最重要的知识点。
在我看来,有一点毋庸置疑:黄金是一种货币,而且是贬值和/或“被没收风险”最低的货币。这就是为什么数千年来、在几乎所有国家,黄金都被视作有价值的货币,而其他许多货币却早已更迭消亡。
以下将阐述黄金在历史上如何保值——以及如今为何仍能做到这一点。
纵观历史,所有货币要么是“与硬资产挂钩/由硬资产背书”的货币,要么是法币(fiat currency)。与硬资产挂钩或由硬资产背书的货币,其价值与黄金或白银等供给有限、全球认可的同类资产绑定。这类货币允许个人或政府按固定汇率,将手中的“纸质”货币兑换成黄金、白银等资产。而法币则完全不与任何资产挂钩,也无任何资产背书,因此其供给不受限制。
纵观各国历史,当货币与黄金挂钩且债务过高时,货币体系总会崩溃。这种崩溃的原因有两种:要么各国领导人坚持以黄金背书货币的承诺,最终导致债务违约和通缩型萧条;要么违背按承诺价格兑付黄金的约定,进而大量印发货币和信贷——这通常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胀高企,金价随之上涨。
在央行出现之前(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各国更倾向于选择通缩这条路。但自央行诞生后,通胀路径变得更为普遍。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都会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债务相对于偿债所需收入的比例会下降,问题在新的更高价格水平上得到解决。这就是物价长期上涨的原因。货币与黄金挂钩体系最近两次崩溃的案例,分别发生在1933年和1971年。
1971年,我们彻底告别了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体系,转向法币体系。鉴于当前我们仍处于法币体系下,研究历史上法币体系中“债务远超偿债所需货币量”时的情况,从中汲取的教训与当下的局势更为相关。在这类情况下,央行总会大量印发货币和信贷,通常会导致通胀高企、金价上涨。
在所有这些场景中,作为纸质货币/债务货币的替代品,黄金表现都十分出色。长期来看,黄金是购买力保值记录最好的货币。这也是如今它能成为各国央行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来看,其他货币的财富储存能力就一定比黄金差。因为纸质货币/债务货币能产生利息,而黄金不能。因此,当利率相对于纸质货币/债务货币的贬值速度足够高时,这些货币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如果有人选择参与“择时交易”(我不建议这么做),那么策略应该是:当利率足够高,能覆盖持有该货币的违约和贬值风险时,就持有纸质货币/债务货币;但当利率无法充分覆盖这些风险时,持有黄金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尝试择时,而是始终持有一定量的黄金。和现金一样,黄金的真实回报率较低,约为1.2%,且与现金呈负相关性。因此,对于任何需要良好流动性的环境,都可以将黄金和现金视为优质的“货币组合”。
黄金之所以常被青睐,还因为它比其他货币和资产的“被没收风险”更低。这是因为黄金的价值不依赖于从他人处获取资金,且个人或政府更难从你手中夺走它。黄金是最难被掠夺的货币——你可以将它安全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其他所有货币的价值都依赖他人履约支付才能实现。此外,黄金也不会因网络攻击而被窃取。正因如此,当金融危机引发高额税收及其他掠夺性政策,或国家间爆发经济金融战争(如制裁),导致资金被没收风险大幅上升时,黄金就成了首选资产。
因此,在货币/债务危机,或战争导致“被没收风险”上升的时期,黄金价值会大幅上涨。更准确地说,是黄金没有像其他货币那样贬值。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黄金始终是最基础的货币,也是在极长周期内,价值与生活成本匹配度最高、记录最好的货币。
                    上一篇:金价涨涨跌跌,旧首饰如何处理?
                
下一篇:老铺:黄金“爱马仕”的涨价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