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天价罚单”!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5家银行合计被罚款超2亿元,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或罚款。
从公布的处罚信息来看,5家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包括不良资产处置、产品销售、贷款业务管理、监管数据报送等。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 因相关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决定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9790万元,对陈梓、刘伶俐、张惠娟、何春耕、余荣刚警告并罚款合计30万元。
对此,中国银行回应称,此次处罚是基于2023年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作出的, 中国银行高度重视、立行立改,深刻剖析原因,坚持举一反三,扎实推进整改,严肃追责问责,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中国银行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业银行因相关产品销售、服务收费不合规、信贷资金流向管理不审慎等,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2720万元,1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农业银行回应称,该罚单为金融监管总局前期实施现场检查的后续处罚,主要是对其2023年以前相关业务进行的检查。 针对监管指出的问题,农业银行高度重视,按照“标本兼治、系统整改”的原则,在检查结束后立即整改了大部分问题,其他系统性整改事项目前也已基本整改完毕。
此外, 民生银行涉及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违规行为,被罚款5865万元;6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36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 民生银行在今年9月曾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590万元,涉及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生产运维管理不严等问题。民生银行称,该行高度重视监管意见,已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开展整改、严肃进行问责。
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涉及的违法违规事由相同,均为“相关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金融监管总局对平安银行罚款1880万元,对2名责任人处以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对1名责任人处以警告;对浦发银行罚款1270万元,对1名责任人处以警告并罚款7万元。
而 在9月,金融监管总局更是连续开出6张千万级“天价罚单”,这在过往监管动作中堪称罕见。据监管数据披露,今年三季度银行业罚单规模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数量与金额同比均增加显著。
根据企业预警通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银行监管处罚报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外管局及派出机构三季度针对银行机构及从业人员共计开出1826张罚单,其中机构751张、个人1075张,较二季度增长45.5%。体现在被罚单位数量上,共有413家银行受到处罚,较二季度增加60家。
“ 罚没金额近两倍增长,说明监管从‘整顿式监管’迈向‘制度化常态监管’,既在严惩典型违规行为,也在倒逼银行提升内控深度和合规经营意识。监管通过典型案例震慑市场,不仅杜绝‘踩红线’的侥幸心理,更引导银行回归金融本源、重构治理责任链条。”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说。
在9月底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果断出手,形成震慑,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此外,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筑牢风险防护坚固屏障,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监管方向或在三方面调整:一是强化穿透式监管,继续聚焦信用风险隐患、金融科技风控漏洞及跨行业资本违规输送;二是深化分类监管,对中小银行、城商行及村镇银行实施差异化合规标准;三是推动合规体系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曾刚说。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券报、中国新闻周刊等
封面 | 摄图网
责编丨胡美静 唐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