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4日电 两年前,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经过两年实践检验,新一代3.0版白银炉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不仅单台产能突破15万吨/年,更与闪速炉系统形成“双驱”作业模式,推动集团年矿产阴极铜规模突破40万吨大关,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实现能耗与成本双降,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炉火不熄,创新不止,“白银炉”的淬火新生,正是白银市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深入实施甘肃省“四强”行动的生动缩影。从单一技术突破到全市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从传统产业改造到新兴产业集聚,这座因矿得名、因企设市的老工业基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57.51%,较“十三五”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较2020年增长200%;技术市场交易额实现32亿元,增长400%;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科技创新对老工业基地深刻重塑。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白银市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专题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创新发展绘就蓝图。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2家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共同构筑起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由白银集团牵头的“甘肃省铜铅锌资源高价值高效利用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这个创新联合体打破了机构壁垒,构建起“政产学研用金服用”一体化协同模式,整合19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汇聚百余名行业英才,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创新合力。同时,白银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这个“科技淘宝网”已集聚企业1308家、专家人才1116人,发布科技成果834项,让创新要素在线上“流动”起来,实现了“创新资源一网打尽、科技成果一键转化”便捷服务。
围绕“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核心目标,白银市多措并举提升转化效能,建设6家研究院,加快推进“两基地一中心”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关键支撑。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
目前,白银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4家。“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登记科技成果381项,其中71项专利技术已在企业产业化,产生显著效益,实现了“研发一批、转化一批、产业化一批”良性循环。从老炉淬炼新火,到绿芽长成大树,白银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