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常州市金坛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最后一米”。近期,金坛区东城街道以“房前屋后”这处方寸之地的微空间为突破口,精准施策,系统治理,探索出一条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路径,让“小角落”的蜕变成为“大民生”的幸福注脚。
科技赋能,破解隐蔽难题
让治理更“精准”
面对隐藏在屋顶、屋后的违章搭建这一城市管理顽疾,东城街道打破传统巡查模式的局限,创新引入无人机航拍技术,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方位、常态化监控。通过“空中侦察”与“地面执法”的高效联动,成功处置了包括某烧烤店屋顶违建在内的多个隐蔽点位,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以精准高效的治理手段维护了城市空间的整洁有序。


共治共享,激活闲置空间
让治理更“贴心”
针对老旧小区、城中村房前屋后杂物堆积、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东城街道积极构建“街道引导+多元参与+居民配合”的共治模式。通过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上门协助清理、合理规划临时存放区、对接资源回收等措施,成功将华城新村等地的卫生死角转变为深受居民欢迎的“休闲角”。这一过程,既美化了环境,更激发了居民参与家园建设的主动性,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社区凝聚力的双提升。


溯源清癣,优化停车秩序
让治理更“长效”
对于影响城市“脸面”的“牛皮癣”问题,东城街道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发动力量定期清理,另一方面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溯源打击,有效遏制了乱张贴现象的蔓延。同时,直面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的民生痛点,通过科学规划,利用边角地块建设新能源充电棚,并加强日常停车引导与管理,有效理顺了房前屋后的通行秩序,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了百姓关切。


生态优先,守护水系脉络
让治理更“深远”
金坛区将雨污分流作为水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东城街道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成功发现并协助整改了华城新村住户因装修导致的雨污管道错接问题。通过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和专业的工程改造,确保了“污水入管、雨水入河”,守护了房前屋后的水清岸绿,体现了基层治理对生态环境的深远考量。
从拆除一处违建到清理一个角落,从规范一次停车到整改一根管道,东城街道的实践充分证明,以“方寸地”的精治细管,能够撬动“大民生”的幸福提升。
下一步,金坛区将持续深化微空间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每一位市民推窗见景、出门入园,在城市的每一个细微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供稿:常州市攻坚办 吕从珍
编辑:李萍 乌恩奇达来
审核:赵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