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在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签署贸易协议时,悄悄加入了一项被称为“毒丸条款”的内容。这个条款非常强硬,只要美国认为对方签署的其他协议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单方面撕毁刚刚签署的贸易协议。任何人都能看出,这条款的真正目的并非防止竞争性协议,而是针对中国的。

美国最初是想通过这个条款给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制造麻烦,但很快就意识到它低估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也没有想到东盟国家根本不愿意被美国牵着走。

“毒丸条款”的隐含意图
美国的这条“毒丸条款”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它之前在美墨加协定中也使用过类似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体展开深度合作。这次美国把这套手段搬到东南亚,实质上是用地缘政治的方式来干扰区域合作。
正如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专家玛丽亚所言,这条款对多边主义来说是一记重拳。美国的核心目的是想切断东南亚供应链与中国的深度整合。如果东盟国家真接受了这个条款,未来签订任何协议都必须看美国的脸色。
以东盟的电子产业为例,许多国家的零部件加工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如果因为美国的压力断了这种合作,工厂就只能高价寻找替代品,或者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用这种单边规则绑架他国合作自由的方法,在当今提倡互利共赢的全球贸易环境中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显然,美国想借一个条款打乱区域合作的节奏,结果却可能打错了算盘。

东盟的应对与反击
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基础,远不是一个条款所能轻易撼动的。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东盟的橡胶、棕榈油等商品大量出口到中国,而中国的机械和电子产品也源源不断进入东南亚市场。更重要的是,10月底在吉隆坡签署的中国-东盟贸易3.0升级议定书,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在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使得双方的合作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面对美国的施压,东盟国家没有坐以待毙,反而纷纷采取了自己的“自救”措施。例如,泰国国王将在本月13日至17日访问中国,这是几十年来泰国国王首次访问中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泰国这些年对华的水果和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两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泰国此举显然是要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他们的合作选择不会被美国左右。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泰国的这一举动必定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

除了泰国,柬埔寨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回应。据彭博社报道,柬埔寨将新购买的黄金存放在中国广东的金库。这不仅仅是柬埔寨的做法,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计划。为什么这些国家把黄金存到中国?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遭遇过美国的金融制裁。美国常通过SWIFT系统限制他国金融交易,而黄金作为硬通货,存到中国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备用通道。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避险行为,更像是给美国递了一张“不信任票”。
合作潮流不可阻挡

特朗普的“毒丸条款”本质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地缘博弈,但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单方面决策的时代。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基于互利需求和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东盟国家的自救举措则表明,单边施压根本行不通。
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那些试图干扰区域稳定的举动只会越来越失去市场。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最终将成为区域经贸发展的主流。美国与其不断琢磨如何设置排他性的条款,不如思考如何真正融入区域合作。毕竟,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单边主义的做法注定不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