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瑞典萨博公司(Saab)宣布与哥伦比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合同,将为其提供17架“鹰狮”E/F(Gripen E/F)战斗机。这笔交易总价值高达31亿欧元(约合36亿美元),不仅是哥伦比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防采购之一,也标志着“鹰狮”这款“北欧利剑”在南美市场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
此次采购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哥伦比亚空军现役“幼狮”(Kfir)战斗机机队的严重老化。这批源自以色列、服役超过40年的战机,在维护成本和作战妥善率方面已难以为继,近年来其空防能力持续萎缩的警报在波哥大(哥伦比亚首都)频频拉响。因此,寻找一款现代化、高效能的替代者已是迫在眉睫。
哥伦比亚的新战机选型之路长达十余年,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此期间,包括法国“阵风”和美国F-16在内的多款知名战机都曾进入视野,但谈判均未修成正果。最终,“鹰狮”E/F凭借其相对更低的采购与运营成本、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萨博公司灵活的合作方案胜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交易曾面临一个关键的“美制门槛”。由于“鹰狮”E/F使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F414发动机,该项出口必须得到华盛顿的批准。此前,外界曾对美国是否会为瑞典的军售“开绿灯”存有疑虑。此次约束性合同的最终签订,标志着所有相关的出口管制问题均已扫清,这背后也反映了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博弈。
根据合同,这批飞机(包括15架单座E型和2架双座F型)计划于2026年至2032年间交付。该订单是一个综合性一揽子计划,除战机本身外,还涵盖了配套的武器系统、全套培训、设备及后续支持服务。哥伦比亚空军将利用这段时间为新机队的基地建设、人员培训和后勤保障做好准备,而“幼狮”战机预计将维持有限度服役至2026年首批“鹰狮”交付。
更具深度的是,萨博与哥伦比亚还签署了两项“抵消贸易协议”。这意味着军购不再是简单的“银货两讫”,而是与哥伦比亚的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了深度绑定。合作领域横跨航空工业、网络安全、医疗健康、可持续能源和水净化技术等多个领域。正如萨博公司CEO米卡埃尔·约翰松所言,这开启了一个“将加强哥伦比亚国防、惠及其人民并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长期伙伴关系。
此项协议使哥伦比亚成为“鹰狮”E/F的又一个重要出口客户,极大地拓展了该机型的全球版图。此前,瑞典本土已于2025年10月开始接收“鹰狮”E,而巴西不仅已经列装,还通过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的工业合作实现了本地组装。随着哥伦比亚的加入,拉丁美洲正逐渐形成一个“鹰狮”一体化区域。近期,巴西的“鹰狮”E刚与KC-390运输机完成了空中加油认证测试,这预示着该地区用户间未来在训练和作战协同上将拥有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