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菁文 王英 济南报道
7 月 3 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成果。作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通过创新 “六专四价” 工作体系和 “四位一体” 监管模式,已建成 62 家科技金融及特色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 2025 年 5 月末,全市高技术产业企业贷款达 1177 亿元,较年初增 178 亿元,增幅 17.8%。
创新“六专四价” 体系,构建科技金融新高地
自 2021 年 11 月获批试验区以来,济南创新 “六专四价” 工作体系,以专营机构、专属产品等六大专项措施为支撑,通过人才团队作价、信用数据定价等四大价值评估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服务模式。
济南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朱洪权介绍,在专营机构建设上,济南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有 20 家科技支行、6 家科技金融专营部门及 36 家特色机构,针对科创企业 “四高一轻” 特点推出定制化产品。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科技支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近 4000 户,科创贷款余额 394.3 亿元,占全市科创贷款 13.3%;其科创贷款占对公贷款比例达 25.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12.9 个百分点,2 家科技支行获国家级、总行级荣誉。
加强政策激励,济南市委金融办联合山东金融监管局年度评价科技支行,对获评机构给予 20 万元补助并授牌,发挥示范效应;注重梯度培育,打造 23 家在建科技特色支行 “预备队”,形成 “储备 — 提升 — 认定” 三步走模式,推动其向科技支行升级。打造科创金融交流平台,组织科技支行参与 “海右路演”,推动与企业精准对接;通过 “泉融通” 平台发布机构及产品名录,构建高效供需桥梁。
为进一步提升质效,促进互学互鉴,在济南市委金融办组织的“科技金融机构擂台赛”中,涌现出一批成效显著的示范机构。会上 ,各行科技支行负责人就相关做法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工商银行济南高新支行围绕重点园区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提高入园企业获贷率;中国银行济南自贸区支行做精做优跨境金融,助力科创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建设银行济南泉城支行坚持场景创新,落地多项全省首单、首笔业务;光大银行济南高新支行运用“阳光科创”明星系列产品矩阵,不断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齐鲁银行科创金融中心支行深耕科技金融十余载,科技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过90%。
下一步,济南市委金融办将重点推进做实科技支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深化联动构建梯度型科技金融组织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创新金融工具等三个方面工作,持续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将科技支行打造成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前哨站”。
强化监管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上,山东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副处长李增亮介绍,近年来,山东金融监管局立足监管职能,创新构建"标准引领-评价促进-机制保障-服务优化"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监管体系,推动济南市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首创建设标准,2023 年联合多部门出台全国首个《山东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四项原则及 11 类 29 项标准,规范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审核评价,按 “自愿申报、定期评价、动态管理” 机制,累计评选 20 家科技支行和 6 家专营部门,助力打造科创高地。加强机制建设,推动银行完善 “六专机制”,在资源倾斜与风险管控上形成长效机制;指导保险机构健全制度、储备人才、丰富产品。优化产品服务,引导银行推出 “科创研发贷” 等产品,推动济南纳入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截至 5 月末,高技术产业贷款达 1177 亿元。保险机构前 5 月为科技活动提供风险保障 1942 亿元。
未来,山东金融监管局将持续加强与金融、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不断强化监管引领和政策协同,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分层结构合理、特色特征明显、服务能力突出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内生机制,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期待随着科技支行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梯度型金融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监管机制与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济南将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速构建更具活力的科创金融生态,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强金融动能,向着“有影响力的科创金融高地”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