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特朗普对14国发函加征25%-40%关税,欧盟未在列,美欧贸易谈判进入关键期。欧盟正全力推进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想在8月1日前敲定初步协议,把关税锁定在10%。要知道,此前美国威胁的关税可能高达50%,这对欧盟经济影响极大。为达成目标,欧盟愿意让步,接受10%的普遍关税,但希望部分关键行业能获豁免,像飞机零部件、葡萄酒、烈酒和部分医疗器械。
谈判中有个争议点,双方在讨论汽车免税配额机制。比如欧洲车企在美国生产一辆车,就能免税回销欧洲一辆。这让欧盟内部吵翻了,其他国家觉得对德国车企太有利,容易引发内讧。欧盟委员会给成员国提了醒,现在处境两难。要么接受可能不公平的协议,只保住部分行业;要么就得冒险,承受未来可能达50%的关税。而且就算谈成10%,也难保特朗普以后不加码。
冯德莱恩(资料图)
欧盟最在意的是汽车和钢铁产品,希望美国能豁免或大幅降关税,这两类对欧盟经济太关键。面对美国的强硬,欧盟也没打算轻易服软。德国副总理已经放话,谈判破裂就反制。欧盟早备好一份价值116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涵盖美国大豆、波本威士忌、飞机等产品,计划7月14日生效,谈崩了就用。
欧盟对美态度强硬是有原因的。多国政要都明说,特朗普眼里只有利益,没有盟友,欧美传统关系已经结束。特朗普也早就看欧盟不顺眼,觉得欧盟这几十年一直在占美国便宜,没打算在关税上让步。这边和美国拉扯,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也不平静。中欧建交50周年,本有合作契机,但摩擦不断。欧盟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企参与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为期5年。
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7月6日就启动对等反制,财政部发文,政府采购4500万元以上医疗器械,排除欧盟企业(在华欧资企业除外),非欧盟企业提供的欧盟进口器械占比不能超合同总金额50%,仅欧盟能满足需求的项目除外。中方反制针对性强,主要影响欧盟高端医疗器械厂商。像医用磁共振设备、CT机等,国内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企业的产品正在抢占市场。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358亿美元,同比降4.7%,国产替代在推进。
未来2-3年,国产替代率有望再提升,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会进一步减少。欧盟在对美谈判的同时,还在对华问题上摇摆。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称,中国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会决定中欧关系,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这和之前中欧对话时的态度有差别,偏离了合作轨道。中方则继续推进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明确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涉。
特朗普(资料图)
乌克兰也趁机对5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称其向俄罗斯提供零部件和材料。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明显是为了迎合美欧,争取更多援助。但中国是乌克兰为数不多的贸易顺差国,这样的制裁其实损害了乌克兰自身利益。现在欧盟处境复杂,对美谈判压力大,对华关系又有摩擦,内部还存在分歧。
8月1日的大限越来越近,欧盟能不能在对美谈判中达成目标,又会如何处理对华关系,都还存在变数。一旦和美国谈崩,116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就会生效,美欧贸易战将全面升级,这对双方经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欧盟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也将影响其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在多重压力下,欧盟的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