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龙岗区一处宁静的居所里,易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百年风云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曲须龙版)。这枚银币并非偶然得之,而是历经家族数代人的悉心守护,从祖辈手中代代相传,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家族的岁月记忆,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每当易先生轻抚这枚银币,眼中便泛起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珍视,它不仅是一件藏品,更是家族情感与历史传承的具象化见证。
这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版,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典范。银币正面,“大清银币” 四个楷书大字端庄大气,居于中央,上方满文环绕,下方 “宣统三年” 纪年清晰可见,左右两侧点缀的长枝花卉图案,线条优美流畅,寓意着祥瑞与繁荣。翻转至背面,一条曲须龙腾云驾雾,身姿矫健灵动,鳞片刻画细腻入微,龙眼深邃有神,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银币,尽显皇家威严。周围环绕的英文与中央 “壹圆” 汉字,巧妙融合中西方货币设计元素。历经百年岁月洗礼,其精湛的铸造工艺、整齐的边齿、自然的包浆,更彰显出它的珍贵与独特。
时光回溯到 1911 年,也就是宣统三年,这一年不仅是大清王朝覆灭的历史节点,更是中国货币史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清政府为整顿混乱的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铸造了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系列。其中,曲须龙版是唯一正式铸造并流通的版本。然而命运弄人,新币刚试铸成功,武昌起义的枪声便划破长空,致使大部分新版银币未能广泛流通,仅有少量样币留存于世,存世量极为稀少。这枚银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种以 “大清” 为名的机制货币,标志着中国传统银两制度向银元制度的彻底转变,是研究中国货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研究价值与收藏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这枚银币的收藏价值与投资潜力愈发凸显,成为众多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品。对易先生而言,它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记忆,是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但易先生明白,让这枚承载历史与文化的银币,找到真正懂得欣赏、珍视它的新主人,才是对它最好的传承。因此,易先生选择通过推文,为这枚银币寻觅有缘人。他相信,凭借推文的广泛传播力,这枚银币定能找到与它有着特殊缘分的新归宿,续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让更多人领略其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