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格:议价
藏品编号:YX25072003
在古钱币收藏的深邃世界里,晚清银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为藏友们推介的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以其精湛工艺、川蜀地域印记,成为解码晚清货币史、感受巴蜀文化的珍贵钥匙,是古币收藏中不容错过的稀世遗珍。
藏品概览:银铸川魂,币载蜀韵
(一)基础信息
- 名称: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 年代:晚清光绪年间(1875 - 1908年)
- 类别:机制银币
- 规格:直径约3.9厘米,重量约26.8克,银币表面经岁月洗礼,呈现温润包浆,封装于专业收藏盒,尽显晚清银币经典制式。
(二)外观特征
银币正面,“四川省造” 四字古朴厚重,“光绪元宝” 楷书端庄,笔力遒劲,中央满文与汉文呼应,尽显晚清钱币文化融合特色;背面,蟠龙盘踞,龙鳞细密、龙须张扬,英文 “HU - PEH PROVINCE”(应为“SZECHUAN PROVINCE” 笔误,实际体现四川造币标识 )环绕,中西元素碰撞,见证晚清 “师夷长技” 的时代印记。
银币包浆自然,银辉中透着历史的厚重,龙纹细节清晰,虽历经百年,仍可辨铸造时的精湛工艺,每一道纹路都似在诉说川蜀大地的造币故事。
川蜀铸币,晚清脉动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传统货币体系震荡。为应对金融冲击、发展地方经济,各省纷纷设局造币,四川省造币厂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光绪年间,四川机器局附设造币厂,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银币。这枚银币,承载着四川地方经济自救与货币近代化的尝试 —— 既需应对银两、制钱混用的混乱,又要契合国际贸易对银元的需求。它流通于川蜀商埠、远销省外,见证了晚清四川商业的繁荣与困境,是研究晚清地方货币史、川蜀经济脉络的核心实物。
精铸蜀币,匠心独运
(一)铸造工艺
采用西方引进的机器铸币技术,模具雕刻精细。正面文字笔画规整,满汉文衔接自然;背面蟠龙立体感强,龙身鳞片、云纹层次分明,体现晚清机制币铸造工艺的成熟。银币边缘齿纹均匀,压力适中,虽因地方造币条件有限,与沿海省份银币略有差异,却更显 “川铸” 特色,是地域工艺与时代技术融合的见证。
(二)设计巧思
设计上,融合传统与近代元素:正面保留 “光绪元宝” 传统钱币命名与满汉文化符号,背面引入西方蟠龙图案与英文标识,既迎合清廷 “师夷” 政策,又彰显地方造币的自主探索。这种设计,让银币成为晚清 “中体西用” 思想在货币领域的具象体现,承载着独特的时代文化密码。
收藏价值:蜀币遗珍,藏界臻品
(一)历史价值:川蜀货币史的 “活化石”
对研究者与藏家而言,这枚银币是打开晚清川蜀经济、货币史的钥匙。通过它,可探究四川造币厂的运营、地方货币与中央政策的博弈,还原晚清四川商业流通、金融变革的细节,为解读 “省域货币史” 提供鲜活样本,填补地域货币研究的微观空白。
(二)艺术价值:中西融合的蜀币美学
从艺术看,银币将传统书法、满汉文化与西方蟠龙雕刻、英文标识结合,形成独特的 “川铸风格” 。文字的古朴、龙纹的威严、包浆的自然,共同构建晚清地方银币的审美体系,藏家可从中品味川蜀工匠的技艺与创意,感受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艺术张力。
(三)市场价值:地域稀缺性与文化价值驱动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因地方造币量相对有限、历经百年损耗,存世品相完好者稀缺。其 “川蜀地域 + 晚清货币” 双重属性,在收藏市场备受关注,随着晚清银币收藏热度攀升,以及川蜀文化研究深入,市场价值稳步上扬,是构建 “地域货币收藏体系” 与 “晚清银币序列” 的核心藏品。
藏川铸银币,悟晚清蜀韵
上述藏品均为刘先生本人亲自实物拍摄(非专业拍摄,实物更为清晰、美观。),现刘先生诚心传递,价格可洽谈,这枚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是川蜀大地与晚清历史交融的结晶,银辉中藏着川商的精明、造币的艰辛与时代的脉动。
若您是地域货币藏家,它能填补 “四川银币收藏” 空白,以鲜明的川铸特色,为您的省域钱币体系增添厚重一笔;若您是晚清历史爱好者,银币上的文字、龙纹,能带您穿梭回光绪年间的四川,触摸地方经济与国家变革的同频共振;若您是艺术收藏者,其独特的中西融合设计、精湛的川铸工艺,将为您的艺术鉴赏之旅,开启一扇洞察晚清审美与匠心的窗口。
收藏这枚银币,不止于拥有一件古币,更是珍藏一段川蜀与晚清交织的历史记忆,让银铸的蜀韵,在您的典藏中延续流转,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桥梁,持续释放其跨越百年的历史、艺术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