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亮点。
据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同比增长4.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2025年6月,广东省辖内(不含深圳)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历史低位,同比下降38个基点。
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
6月新发贷款平均利率同比降38BP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亮点和下一步政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表示,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速回升,促进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袁中红介绍,2025年1-5月,广东辖内(不含深圳,下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98亿元。
袁中红表示,上半年,广东金融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稳固加强。科技、普惠、绿色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同期总体贷款增速。
“上半年辖内制造业贷款增加2787亿元,同比多增14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达22.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8%,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袁中红指出。
此外,支持城市更新改造,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项目进度需求及时发放1697亿元城中村专项借款,带动基础设施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相关行业贷款合计增加4840亿元。
袁中红表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政策措施牵引下,上半年末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合计2.8万亿元、同比增长7.0%。
袁中红强调,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有序推进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推动辖内19个地市建立地市级利率自律机制,实现辖区地市级利率自律机制全覆盖,提高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2025年6月,广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历史低位,同比下降3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41个基点。”袁中红说。
5月末广东省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3%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1+N”政策支撑体系。在“1”方面,牵头印发《关于做好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行动方案》;在“N”方面,同步出台12份专项方案,牵引各项要素向“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高效集聚。
据介绍,截至5月末,广东省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7.3%;自5月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截至6月末,支持省内7家科技企业和3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07.5亿元,指导东莞银行发行5年期、15亿元专项金融债券,专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袁中红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益企共赢计划”“股贷担保租”“认股权+贷款”三大服务模式,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指导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
绿色金融持续发力,有力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据悉,一季度,广东辖内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7.35亿元。截至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普惠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广东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9.8%;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农村贷款增长11.1%,农户贷款增长9.8%。
“截至5月末,广东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3亿元、同比增长89.3%。”袁中红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助力打造“银发经济”湾区样本,通过创新跨境医疗金融服务、完善跨境购房金融服务以及跨境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构建湾区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据介绍,截至6月末,广东省分行辖区共办理3341笔港澳居民内地购房业务,产生跨境收入折人民币30.8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持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消费的便利化水平。例如,创新“脱核链贷+”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支持供应链企业以“数据信用”替代“主体信用”。
“推动金融机构推出各类脱核链贷金融产品25项,贷款余额103亿元,覆盖供应链核心企业356家、链上中小企业7583家。”袁中红说。
此外,袁中红介绍,截至6月末,全省累计开立个人钱包4490万个,流通(转账、消费)3.82亿笔、1576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620万个,主要业务指标在各试点省市排名靠前,尤其消费笔数全国第一,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
6月末“跨境理财通”投资者超16万
涉相关资金跨境汇划1180亿
袁中红表示,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金融支持,协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布“南沙金融30条”,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共同做好政策文件发布后宣传宣讲和落实工作。
二是推动广东自贸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
三是完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指导商业银行加大对自贸区注册企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辖区4家试点银行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1.19万个,办理资金业务折合人民币5.51万亿元。
四是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截至6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共有34家试点银行、14家证券公司以及16.17万名个人投资者参与试点,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1180亿元。
五是推动“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跨境资金池试点提质扩面。截至目前,辖内已有117家跨国公司获批开展高、低版本资金池业务,其中53家为民营企业,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1367家,集中外债3085亿美元、集中境外放款额度776亿美元。
袁中红介绍,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执行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与金融试点政策红利,在持续完善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础上,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助力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
此外,袁中红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更好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督促指导金融机构提升市场化定价能力。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辖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推动广东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