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乌海
在江南水乡的温柔怀抱中,常熟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2024年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常熟位列第四,仅次于昆山、江阴和张家港,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2024年常熟GDP突破3000亿元
常熟市是苏南民营经济重镇,当地的纺织服装、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更是闻名全国,这里不仅催生了巨大的金融服务市场,也是金融服务创新的试验田。
作为国内小微金融领域的佼佼者,常熟农商银行(以下简称“常熟银行”)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精准对接常熟的特色优势产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成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开放程度与国际竞争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常熟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稳外贸、稳外资的决策部署,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外贸企业“扬帆出海”保驾护航。
创新产品,满足多元需求:常熟银行深入分析外贸企业需求,推出了“日益存”“季汇存”“美利宝”等多样化外币存款产品,帮助企业灵活管理外币资金。
同时,针对汇率波动风险,该行推出了“锁汇宝”“互换宝”“期权宝”等外汇衍生品,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在信贷支持方面,常熟银行通过“互惠贷”、订单融资、出口商票融资、出口信保融资等产品,有效解决了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题,降低了融资成本。
据统计,2024年该行发放外币贸易融资超1亿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常熟银行不断优化跨境结算流程,推进产品线上化,实现了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处理,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此外,该行还积极对接“市采通”平台,为市场采购贸易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累计为近千家市采客户提供开户、收汇、结汇等金融服务,2024年办理市场采购业务超5亿美元,占平台业务总量超44%,市场份额位居常熟市第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常熟市作为全国知名的直播电商聚集地,其服装产业与直播电商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常熟银行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积极调整金融服务策略,为直播电商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打造特色网点,提供一站式服务:常熟银行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在现有网点基础上打造了“直播特色网点”,为电商从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货源与客源链接、开户与结算服务、直播场地支持及培训与交流平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电商从业者的创业门槛,还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
创新专属产品,破解融资难题:针对直播电商行业“轻资产、高周转、快发展”的特点,常熟银行创新推出了“直播电商贷”专属金融产品。
该产品根据直播电商行业的经营模式将客户分为不同类别,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办理,且无需抵押,放款速度快。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为3500多个直播电商客户提供超4亿元的信贷支持,有效促进了直播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的今天,初创期科技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经济的竞争力。
常熟银行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金融领域,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快速响应,护航成长:常熟银行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例如,在获悉苏州某半导体有限公司有投资设厂和融资需求后,该行迅速成立总行、支行联动服务工作专班,通过“四优”服务(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放款),从调查到放款用时不到一周,成功为该企业提供贷款100万元,并执行优惠的贷款利率。
精准施策,解决痛点: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规模小、普遍缺乏足值抵质押物的融资痛点,常熟银行先后推出苏科贷、惠科贷、专精特新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满足科创企业初创期的金融需求。
同时,该行还重点调降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利率定价,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为了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常熟农商银行构建“1+3+N”直营服务模式,设立1个科创金融中心,组建3支科创金融直营服务团队,配合N家分支机构,实现总分联动、投贷联动,提供贷款、债券、投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如果说龙头是常熟地方经济的骨架,那么小微个体是常熟的毛细血管,常熟银行的定位就是支农支小,而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配。
常熟银行之所以能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深做透,成为全国小微金融标杆,既源于其战略定位的精准性,更得益于员工队伍中“钻研精神”与“铁脚板精神”的深度融合,实现服务的极致下沉。
网格化服务构建“5分钟金融圈”:为打破传统银行的服务边界,常熟农商银行构建起“网格化+数字化+生态化”三轮驱动模式,将服务区域划分为14个一级网格、235个二级网格和2500多个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客户经理。
例如,在乡区,客户经理通过“党建+网格”模式,与村支部共建服务点,实现“一格一人、一岗多责”;在城区,针对商业圈、产业圈、居民小区设计特色网格,如为服装市场商户提供“收单+融资”一站式服务。
移动化工具打破物理限制:银行研发移动贷款平台,客户经理携带设备即可完成现场调查、资料上传、合同签署等全流程操作。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可以使服务半径从网点周边数公里扩展至全域。
“白纸化”招聘强化服务基因:大胆起用新人,广招年轻化新员工,应届生占比70%,避免传统银行做大客户的思维固化,这样就能够便于后期小微理念与文化的培训与培养,持续保持小微团队的创新活力。常熟银行小微团队平均年龄仅26周岁。
长期主义与短期激励平衡:银行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对瑕疵不良率在2%以内的客户经理免于绩效处罚,同时将道德风险纳入“六条高压线”。这种机制鼓励员工深耕小微市场,客户经理绩效与贷款户数、余额、风险同时挂钩。
据财新网的一篇报道,常熟银行近五年认定尽职小微不良贷款4226笔,其中认定尽职、基本尽职的笔数占比为86%,这意味着这些不良的主管客户经理不会被扣罚。
常熟银行的实践表明,小微金融标杆的炼成,既需要“向下扎根”的钻研精神——通过专业化能力破解行业痛点,也需要“向前奔跑”的铁脚板精神——以服务温度渗透长尾市场。这种精神与战略的协同,不仅为县域金融机构提供了转型范本,更印证了“普惠金融不是慈善,而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一核心逻辑。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