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起遗产风波,更是一面照妖镜,映出家族财富、国资监管与企业制度三重门下的深层困局。
当三名非婚生子女携DNA报告敲响香港法院的大门,在宗庆后21亿美元财富归属问题上,真正值得追问的却是——娃哈哈到底是谁的?
宗氏家族通过离岸信托盘根错节地操控娃哈哈架构,而原本应持46%股权、代表国家利益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却长期沉默、形同虚设。2023年娃哈哈实现47亿元净利润,国资账面却仅报得1871万元,更无分红记录。这种“隐形参与、实质缺席”的控股格局,让所谓“国资控股”俨然成了治理装饰,而非制衡力量。
国资为何失语?是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还是体制性的“选择性失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而非为家族资本提供背书与避风港。
这场遗产纠纷让人看到:民法典为继承权划定边界,家族企业治理却仍滞留在“父传子承”的旧式家产逻辑中。权属不清、监管虚位、信托避税,这些制度漏洞早已被资本熟练利用,直至萧墙之祸方才引爆。
21亿美元的争夺战,是财富风暴,更是制度之问。如果处于灰色地带的国资不能重建清晰的权责边界与治理架构,下一次的“娃哈哈式蒸发”,不过时间问题。
产权困境是中国国企改制长期以来的核心病灶——背后游离于法治之外的灰色地带,又隐藏了多少不可见光的交易和寻租?
如何真正破局?期待新时代变革者拿出智慧和勇气作答。
上一篇:纽约期金站上3450美元/盎司
下一篇:中概股普涨,人民币资产强势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