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走到了终点。
近日,AWS亚马逊云科技上海AI研究院正式解散的消息得到证实。研究院首席应用科学家王敏捷在朋友圈公开发文称,自己刚刚收到通知, AWS上海AI研究院正式关闭,这也是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最后一个海外AI研究机构。
回顾过往,王敏捷表示,过去六年间,这支团队经历了外企研究院在中国的黄金发展期,取得了一系列令行业瞩目的成果。在张峥的指导下,他本人也成为AWS亚太区最年轻的首席应用科学家。团队从零孵化出了全球知名的图神经网络框架DGL(Deep Graph Library),为亚马逊电商业务带来了近10亿美元的直接营收。同时,这个仅为实验室规模的团队,还曾在机器学习与系统领域实现顶会“全满贯”——累计发表了超过100篇NeurIPS、ICML、KDD、OSDI、NSDI等顶级会议论文。
在过去一年,团队已转向AI Agent方向,在Agentic AI相关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积累了从底层框架到实际落地的完整经验。王敏捷评价道,这是一支在技术深度、科学素养与工程执行力上都极为顶尖的队伍。他最后写道:“不纠结过往,只说当下。”
AWS官方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公司在重新评估组织结构和发展重点后的决定,确实涉及部分团队的人员精简。这些决定非常艰难,但公司将继续在创新领域保持投资,同时也会支持员工顺利过渡。AWS强调,资源会被优化配置,以便为客户持续带来价值。
AWS上海AI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9月,是AWS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个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也曾被视为Amazon全球AI战略的一部分。其初衷是在中国本地构建起与AWS全球AI研发体系高度联动的核心节点,围绕AI基础算法、云服务平台以及企业应用落地展开研发,是一段在中美科技协作背景下具有象征意义的布局。
然而,这一充满科研理想主义的设想,最终在现实与结构性压力下走向收场。 近年来,技术人才政策和数据出境的监管日趋严格,削弱了海外总部与中国本地研究机构之间的协同效率。与此同时,外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趋于保守,使得支撑基础研究的战略与资源优先级持续下降。而AI本身也经历着范式转移,从轻量级算法创新转向依赖大模型训练的算力竞赛,这使得许多研究型团队在内部组织中的“ROI”被重新评估。
更重要的是, 中国本土AI生态近年来快速崛起,大量新兴AI公司以工程驱动+业务场景结合的打法,正在对外企研究机构形成现实替代。人才的流动趋势也在反转,从“去外企”变为“回本土”,这让诸如AWS研究院这类组织在招聘、留才、甚至项目推动上都愈发吃力。
AWS的退出,也释放出一个更大的信号:中国AI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当基础模型、智能体系统和产业场景结合日益紧密,研究型团队将迎来新的去处——他们可能投身大模型公司,加入本土AI创业潮,或如王敏捷所言,“不纠结过往,只说当下”,以独立身份重新出发。
对于这支在AI基础设施和Agent智能方向打下深厚根基的精英团队而言,AWS的终章,也许只是他们真正开始的序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