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据央视新闻、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30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连续第五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政策声明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若这一趋势持续,可能为未来降息提供依据。但声明同时表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然高企,通胀和就业目标均面临风险”。分析认为,这种表述反映出美联储的审慎态度——在通胀和就业路径更加明晰之前不愿轻易降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实施适度约束性的货币政策看起来是合适的。他说,美联储尚未就9月份货币政策作出决定,这取决于下一次议息会议前公布的就业和通胀等数据。
自今年1月份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连续维持利率不变。这一立场遭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部分政府高级官员、国会议员的批评。特朗普不断施压鲍威尔降息,并多次威胁解雇鲍威尔。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议息会30多年来首次出现有2位美联储理事在利率决议中投反对票。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记者表示,本次议息会议无论是保持利率不变的决议,还是美联储两位成员投下反对票,均在市场此前普遍预期之中。因此,在会议结果基本明确的背景下,市场更多将关注点放在美联储如何平衡其明显的内部分歧、鲍威尔是否会为9月降息给出暗示,以及关税政策接近确定后的影响评估。而在本次会议中,鲍威尔虽表示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但拒绝对市场普遍预期的9月降息做出明确回应,继续表示需要更多数据来确认关税对通胀的传导效果,表态明显偏鹰。
然而,结合会议声明的表述调整,白雪认为,本次会议的总体基调仍然较为中性,美联储并未改变降息这一大方向。本次会议声明中,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改为“今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而此前6月声明为“以稳健的速度扩张”。承认经济活动降温,也意味着美联储准备未来实施降息以支持经济。可以看到,鲍威尔在讲话中并未否认降息,只是强调降息时机的有效性:若太早降息,将不能解决通胀问题,太晚降息可能会损害就业市场。这表明,美联储需要确认的是观察关税对通胀的冲击完全反映后再实施降息。
“我们认为,随着关税政策的影响路径逐渐清晰、经济与就业下行压力加大,年内仍有望实施1~2次降息,9月降息的概率有所下降。”白雪表示,参考美联储模型及点阵图对自然利率测算的平均值,美国实际自然利率平均值在1.2%左右,2025年通胀预期在2.7%~3%,名义中性利率为3.9%~4.2%,对应降息1~2次。因此,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美联储年内将降息1~2次至3.75%~4%,降息时点可能在9月或11月。考虑在途运输,8月的新增关税要在9月的进口数据中才能体现,再进一步传导至10—11月的通胀。因此,关税通胀冲击可能会更慢、更久,美联储降息决策也可能会延迟,9月确实有不降息的可能性,但一旦迈过关税通胀的门槛,11月将有很大概率降息。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