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的版图中,村镇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常熟银行一系列频繁且引人注目的“村改支”计划,不仅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也为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自2024年以来,各地村镇银行改革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众多主发行旗下的村镇银行纷纷被吸收合并,改制成为分支机构。常熟银行的“村改支”行动,更是从去年底便已悄然拉开帷幕,其独特之处在于,吸收合并的对象大多为“外系”村镇银行。这一战略选择,不仅展现了常熟银行的前瞻性眼光,也体现了其在村镇银行改革浪潮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今年,常熟银行的“村改支”计划呈现出密集推进的态势。2月下旬,常熟银行临时股东大会高票审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议案,计划吸收合并江苏江宁上银村镇银行、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和宿迁宿城兴福村镇银行,并将其设立为支行。这一决策,犹如在金融市场中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仅仅数月之后,6月26日,常熟银行便顺利收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同意批复,这无疑是对其改革计划的有力支持与认可。紧接着,在6月28日至6月30日这短短几天时间里,由这3家村镇银行改制而来的南京江宁支行、扬州宝应支行和宿迁宿城支行陆续揭牌开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常熟银行的发展版图之上。如此迅速的行动,不仅彰显了常熟银行高效的执行力,也表明了其对“村改支”战略的坚定信心。
几乎在同一时期,6月3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常熟银行又审议通过了吸收合并江苏如东融兴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的议案。这一举措,无疑是常熟银行在“村改支”道路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与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村镇银行改革领域的影响力。
而7月24日的公告,更是将常熟银行的“村改支”计划推向了新的高潮。此次,拟被吸收合并的3家村镇银行中,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来自“兴福系”,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和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则属于“长江系”,由武汉农商行发起设立。武汉农商行作为村镇银行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曾在全国多地广泛布局,旗下的“长江系”村镇银行数量众多。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战略调整的需要,武汉农商行陆续出售旗下部分村镇银行股权。就在今年6月,武汉农商行分别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4家村镇银行股权,其中就包括此次常熟银行“村改支”的目标——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和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从时间节点来看,常熟银行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会,在股权挂牌后不久便计划收购,展现了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常熟银行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村改支”,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多重优势。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常熟银行作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大户”,旗下控股的兴福村镇银行是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拥有全国性的“收购牌照”,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镇银行兼并收购的资格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熟银行却选择由母行直接吸收合并“外系”村镇银行并改造成区域分支。这主要是因为“外系”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良资产的积累、管理模式的差异等,母行凭借其更成熟的管理体系、更强大的风控技术以及更充裕的资本实力,能够对这些村镇银行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改造,从而降低异地扩张初期可能面临的业务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
“村改支”模式相较于新建网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显著优势。被收购的村镇银行在当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业务网络和运营经验,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常熟银行的快速融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通过“村改支”,常熟银行能够迅速在当地增加网点布局,实现对市场的深度渗透,深耕当地市场,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村改支”还能降低原来独立法人地位所带来的较高组织和运营成本,有利于推动以地级市为单元的集约化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从区域发展战略来看,常熟银行通过“村改支”将服务触角从县域延伸至地级市核心区域,填补了服务空白,提升了普惠金融的覆盖度。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为常熟银行打开了在江苏区域内更为广阔的发展版图。以今年新开业的支行为例,它们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常熟银行在江苏地区的网点布局,加强了其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金融动力。
从数据上看,常熟银行“村改支”的战略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按地区分布,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的异地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对业绩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支撑常熟银行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末,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的贷款投放余额占据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5.36%,这一数据表明,常熟银行在异地市场的信贷业务发展迅速,有效地支持了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常熟以外地区营业收入占比73.52%,拨备前利润占比甚至达到了80.48%,充分体现了这些地区的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在盈利能力上的强劲表现,为常熟银行的整体业绩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常熟银行的“村改支”计划,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行业价值。近年来,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已成为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关键内容之一。早在2020年底,原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化险方案,其中支持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补充资本、适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兼并重组等措施,为村镇银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24年,村镇银行的兼并重组进程明显提速,越来越多的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并改建为分支机构,至今已有上百家村镇银行完成了这一转变。然而,当前我国村镇银行数量仍然庞大,存量达到千余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在众多的改革案例中,“村改支”和“村改分”成为了村镇银行重组的主要方式,其中“村改支”因其操作相对简便、整合效果较好等优势,更为常见。不同类型的银行,如城商行、农商行、股份行等,都在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的改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镇银行系列,如武汉农商行的“长江系”、上海农商行的“沪农系”、成都农商行的“中成系”、九台农商行的“惠民系”等。这些银行通过发起设立或收购村镇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的金融服务网络,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工商银行获批收购其全资子公司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改制为支行,成为国有大行“村改支”首例。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表明国有大行开始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的改革,也为整个行业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与大行和股份行相比,更多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是区域中小银行。在当前银行机构经营业绩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这些中小银行能否承载、吸收旗下数家村镇银行的不良规模,成为决定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推进的重要前提。常熟银行在“村改支”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实力和经验,为其他中小银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
来源:中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