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两家万亿级银行迎来重要人事调整。8月17日,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同步发布公告,宣布两家银行董事长职务互换。成都农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并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成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并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这一调整涉及两家资产规模均处于行业前列的地方银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两位掌门人履历深厚
王晖现年58岁,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他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并出任党委委员、行长,2018年至今担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其任职期间,成都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达到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
王晖推动成都银行于2018年1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他提出"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经营方略,坚持"适中风险文化""早警早解"风控理念,推动"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在其带领下,成都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五年蝉联A股上市银行榜首,资产质量等各类经营指标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黄建军现年50岁,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在职博士,正高级经济师。他是成都银行内部培养的资深管理人才,曾任成都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成都银行高新支行行长、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等职务。2020年6月,黄建军转战成都农商银行,先后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2022年8月升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业务发展面临新挑战
成都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8.17亿元,同比增长3.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2亿元,同比增长5.64%。整体业绩表现延续增长态势,但拨备覆盖率由去年末的479.29%下降至456%。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银行贷款结构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24年末,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7425.68亿元,同比增长18.67%。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39.14%提升至46.88%,成为第一大贷款投向。前十名贷款客户中,除一家房地产业客户外,其余九家均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计贷款金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为34.97%。
这一趋势源于成都市政府2015年制定的"拨改租"政策。该政策采用创新业务模式推动成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通过向项目业主发放贷款参与其中。自2016年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便在成都银行各行业贷款中占据主要地位,2021年至2024年占比分别为21.16%、26.62%、39.14%和46.88%。
相比之下,成都银行零售业务相对薄弱。2021年至2024年,该行个人贷款及垫款金额由982.11亿元增长至1387.02亿元,但与2024年公司贷款和垫款的6026.16亿元相比,无论规模还是增速都存在较大差距。成都农商银行二季度末资产总额约为9836.78亿元,距离万亿级规模仅一步之遥,该行早在2022年12月就已启动上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