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少小微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曾经,不少企业融资就像“开盲盒”,经常“只知利息,难算总账”,有时不得不临时借短期资金,也就是“过桥资金”进行周转,支付额外费用。而最近,一些企业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用一张“贷款明白纸”让企业融资有了“透明账”,助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福建晋江的一家生产工程器械底盘件的工厂,近期有两三千万元的资金缺口,企业一度想寻求“中介过桥资金”,需要支付日息及服务费1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贷款就像“开盲盒”,签完合同才发现还有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各种“隐藏款”。不过,现在变了,“贷款明白纸”让贷款的每一项成本都列得清清楚楚,企业在贷款前就可以全面了解所有成本项目,真正实现“看得见、算得清、可比较”,不但让融资成本成为了一笔“明白账”,更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节省了融资成本。
企业财务部经理苏美英说:“按当前政策可另外申请知识产权质押专项补贴,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至3.9(个百分点)左右,每年节约综合融资成本40多万元。”
企业口中的变化,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开展的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2024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个省份启动这项试点工作,组织银行会同企业填写《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也叫“贷款明白纸”,逐项填写企业获得贷款所需承担的利息和非利息成本,按统一方法折算成年化率,清晰、真实、全面展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对各类融资费用进行统一明示,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目前试点范围逐渐扩大,已涵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杨民说,“贷款明白纸”让企业对各项融资费用做到了“心中有数”:“‘贷款明白纸’能够客观全面展示融资成本情况,让企业知道哪些费用是其自身要实际支付,哪些是由银行代为承担的。此外,对于企业承担利息外的费用折成年化费率可以统一计算标准,便于比对,增强融资的透明度。“
记者了解到,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可分为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两类。其中,利息成本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就发布了第3号公告,推动所有贷款产品明示年化利率水平,借款人对贷款利率已经比较了解。非利息成本主要指融资费用,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涉及多个收费主体,收费名目多、不透明,层层叠加,导致部分企业“体感”的融资成本较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但可以提高融资“透明度”,保障企业知情权,还能提高融资“适配度”,推动融资成本下降;提高银企“信任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娄飞鹏说:”企业通过填写‘贷款明白纸’,能够更加全面、清晰了解是否充分享受了优惠政策,还有哪些减免空间,能够在‘明底数’的情况下争取政策优惠,或通过议价合理降低融资成本。‘贷款明白纸’将散落在合同或协议文本中的各项成本归集到一起,便于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也有利于增强银企双方互信,深化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