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共同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旨在通过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多维度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策出台前,我国银行业就已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金融长效服务机制。各家银行通过科技型企业贷款、科创票据承销、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持续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此次《政策举措》的出台,既是对银行业前期探索实践的肯定,也为未来科技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2024年报数据来看,多家城商行在科技型企业贷款领域表现突出。江苏银行以2326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位居前列,上海银行紧随其后,贷款余额达1597.34亿元,同时其当期投放额高达2290.1亿元,显示出对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徽商银行、汉口银行、齐鲁银行等也分别以814.69亿元、370.98亿元、347.04亿元的贷款余额,据悉,12家主要城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已达6569.88亿元,为地方科技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债券市场支持方面,北京银行表现亮眼,承销科创票据63只,规模达313.72亿元,为科技企业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上海银行也承销了规模为70.65亿元的科创票据,进一步丰富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选择。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正获得银行业日益加大的金融支持力度。6家城商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合计达2829.63亿元,其中,福建海峡银行、邯郸银行、长安银行等分别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99.85亿元、118.2亿元、28亿元的贷款支持。此外,北京银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客户数高达20000户,上海银行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客户数也达到2900户,体现了银行对创新主体的深度覆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探索这一新模式,未来有望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工具。
在客户服务方面,7家城商行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数达43064户,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以16000户科技型企业客户数位居榜首,中原银行、汉口银行、嘉兴银行等也分别服务了13000户、9334户、2377户科技型企业,展现了银行在普惠科技金融领域的努力。银行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促进了科技金融的普及和发展。
科技金融在银行领域的应用,不仅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为银行自身的业务创新和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科技金融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
正因科技金融意义重大且责任在肩,《政策举措》的出台为科技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银行需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政府、投资机构的协同,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真正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