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能贷款 信用能变现
武汉农商行深耕“三类信用价值”贷款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左)深入企业宣传“三类信用价值”贷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科技型企业的专利技术变现钱,中小企业的商业信誉成为抵押物,数据“画像”让农民信用、农村资产变真金白银……在盛夏的荆楚大地上,一场以信用融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金融服务创新实践正火热展开。
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自今年湖北省发布“三类信用价值”贷款政策以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积极落实、主动创新、强力推进,聚焦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农户这三类群体,以精准金融服务,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截至目前,武汉农商行“三类信用价值”贷款授信总额近40亿元、惠及超500家市场主体,精心绘就了一幅地方金融惠民利企、赋能成长的生动图景。
向“新”聚力 让科技软实力成为融资硬通货
科技型企业因普遍具有轻资产、重技术、高成长、专业性强等特征,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面临融资瓶颈。今年3月,湖北省推出《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武汉农商行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推出专属产品“鑫知贷”,从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等7大维度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成功将知识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额度,让科技软实力成为融资硬通货。
某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是宜昌市重点培育的上市“种子选手”,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填补了行业空白,市场占有率在全省位居前列。近日,企业进入上市关键期,却因产能扩张面临1000万元流动资金缺口,上市进程遭遇阻力。
“不用担心,贵司拥有的知识价值都可以转化为‘真金白银’,我行‘鑫知贷’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你们的资金需求!”武汉农商行宜昌分行得知企业的融资需求后,迅速组织服务团队走访企业,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并精准匹配“鑫知贷”产品。同时,该行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高效完成贷款审批和发放,及时为企业注入了1000万元“金融活水”,铺平企业上市之路。
“本来我们以为缺少足值有效抵押物,申请贷款肯定不容易,没想到发明专利竟然能变成真金白银,这下企业有了发展的底气!”谈到未来发展,该企业财务总监充满信心,“武汉农商行为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冲刺科创板了!”
截至目前,武汉农商行“鑫知贷”已累计实现授信规模超31.5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247户。“鑫知贷”的实践探索,体现了新形势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适用性。武汉农商行充分依托政银数据协同与政策工具创新,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加速探索适配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产品与高效服务,让更多技术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实现资本领先,使金融活水真正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助力湖北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点“信”成金 为中小企业铺就融资快车道
自《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武汉农商行持续深化金融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数据赋能+信用增值”的新型融资模式,突破传统抵押贷款限制,将企业经营信用转化为融资资本,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渠道。
在武汉市蔡甸区,某线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断,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我们是轻资产运营,抵押物不够,以前想贷款难上加难。”企业负责人望着生产线感慨道。作为蔡甸区重点扶持的制造业企业,资金短缺曾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武汉农商行蔡甸支行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您可以试试‘鄂融通’平台,线上就能完成贷款申请。”客户经理的话让企业看到希望。
企业通过平台完成资格认定和商业价值信用评级后,相关信息很快推送至武汉农商行。客户经理借助“鄂融通”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合评级结果,为其匹配纯信用产品“速E贷”,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审批,30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不仅放款快,利率也低,还能灵活还款,太适合我们线缆行业了!”企业负责人难掩喜悦。
同样受益的还有武汉市江夏区的某新材料公司。随着贸易业务版图不断扩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与日俱增。“眼看订单来了,却差点因为资金卡壳。”企业财务总监回忆道。武汉农商行江夏支行依据其商业价值评分,启动“线上评分+线上审批”模式,迅速为企业授信300万元,增添了企业拓展市场的信心和底气。
为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武汉农商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各分支机构积极联合街道、区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多场政银企对接会,以“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将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并用专业的现场解读,切实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截至目前,武汉农商行已运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为130户中小企业放款7.66亿元。
“贷”动乡村富民 数据跑路为农民画像增信
长久以来,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农村资产权属和价值确认、评估、交易变现等方面难度较大,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民和经营主体的贷款风险难以准确评估和把控。武汉农商行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紧跟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积极参与湖北省农村信用体系改革,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持续畅通“农—银”之间的金融桥梁。
2025年4月30日,《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试点办法》发布当日,武汉农商行迅速响应,与武汉市黄陂区农业农村局签下5000万元区域授信,向某合作社发放贷款300万元,率先进行地区金融支农助力。5月22日,该行联合黄陂区农业农村局举办专项政策宣讲会,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深度解读惠农政策、现场演示操作流程,并与两家新型农业主体签订600万元授信协议。6月5日,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下,该行承办的“两农信用贷”首发仪式在黄陂区成功举办,与4家农业企业代表签订总额3540万元的授信协议,取得突破性进展。
得益于“两农信用贷”这一针对“两农”主体量身打造的产品,客户只需扫码登录“两农”信用价值贷款运行平台填写基本信息,即可申请贷款。根据数据画像、系统评级,农民个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最高可获贷100万元、1000万元,有效提升了融资获得感。作为武汉市“两农信用贷”唯一试点合作银行,武汉农商行高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展开,以金融之犁深耕乡村振兴沃土。
木兰湖畔,青山叠翠,碧水含烟。周先生的种植园就扎根在这片灵秀山水间。山脚下苗木栽培基地绿意盎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正酝酿生机。“现在想趁热打铁,把山道修通、垂钓区建起来,吸引游客来玩,可项目周期长,流动资金一下子跟不上了。”周先生既盼着尽快启动项目,又为资金难题犯愁。
武汉农商行盘龙城支行在获悉周先生的资金需求后,当天便驱车来到木兰湖畔。“您放心,‘两农信用贷’就是为解决这类难题设计的,我们用线上系统办,效率肯定能跟上。”在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实地查看规划建设区域后,客户经理的一番话给周先生吃了“定心丸”。支行团队充分运用该行特色线上产品,从方案设计、贷款申请到合同签订、授信审批,高效完成全流程线上流转,短短半天,便为周先生综合授信了35万元。
一笔笔信贷资金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田间地头的经营梦想,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让农业产业的“筋骨”更壮。充分运用“两农”信用价值贷款运行平台的数据优势,武汉农商行将数据赋能与一线服务紧密结合,让信贷资源流向最需要的田间地头。截至8月末,武汉农商行已运用“两农信用贷”为142户农户发放贷款7920万元。
从科技型企业的“知产”变现,到中小企业的商业价值赋能、金融活水“贷”出的田野希望,武汉农商行坚持以“三类信用价值”贷款为抓手,突破传统融资思维,用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打通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资金堵点。未来,武汉农商行将持续深化金融创新,让更多市场主体的“信用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武汉农商行湖北力量。
(王远 李婷 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