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贷款与优先股投资作为碧生源2024年财报中的核心资产,因缺乏充分审计支持和信息披露,相关资产可能存在虚高风险,利润与收入确认亦存夸大之嫌。这不仅削弱了财报对投资者、审计机构及监管层的参考价值,也被视为普华永道出具保留意见并终止合作的导火索。
5月22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碧生源,股票代码:0926.HK)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于6月1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委任先机会计师行为新任核数师,并授权董事会厘定其酬金。
事实上,仅在两天前,公司刚发布《建议更换核数师》公告,宣布终止与普华永道香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拟由先机会计师行接替其审计工作。公告中未明确解释更换核数师的具体原因,仅称是出于“公司业务发展、成本效益及审计服务需求的考虑”。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碧生源与普华永道“分手”的背后似乎并不简单。2024年度审计报告中,普华永道对碧生源出具了保留意见,其中对公司应收贷款及优先股权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会计处理提出质疑。
保留意见的出具,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实际上,在主营业务承压、收入下滑的同时,公司却突然扭亏为盈,与财报中曝出的会计疑点形成反差,进一步加剧了对业绩真实性的担忧。
两大审计疑点难释,保留意见成合作终点
普华永道之所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两项关键事项。
其一,关于应收贷款的确认、计量及披露不充分。碧生源通过投资一家由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基金,间接发放了一笔金额为70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6482.3万元)的三年期计息贷款。由于该基金被视为公司的受控结构化实体,相关贷款计入合并报表中的“按摊余成本扣除减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并按期计提利息收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计利息已达人民币489.9万元。
然而,公司未能向审计方提供完整的贷款协议、资金用途说明,亦未说明贷款的商业逻辑及经济实质。更为严重的是,借款人并未就贷款事项给予确认,使得审计机构无法独立验证该笔资产的存在性与合法性。同时,尽管公司管理层称基金管理人已就该笔贷款进行了预期信用损失(ECL)评估,且无须计提减值准备,但相关的评估模型、借款人财务状况及抵押担保情况等支持性资料均未能提供,进一步限制了审计判断的有效性。
其二,关于优先股投资的公允价值评估缺乏支持依据。截至2024年年末,该基金还持有一项初始投资额为180万美元、年末公允价值计为1294.7万元人民币的第三方公司优先股,并列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碧生源虽提交了一份估值报告,显示优先股价值为1398.1万元,但并未同步提供关键评估模型、假设参数与重大判断依据,致使审计方无法判断该估值的合理性,也无法确认相关财务披露是否充分。
应收贷款与优先股投资作为碧生源2024年财报中的核心资产,因缺乏充分审计支持和信息披露,相关资产可能存在虚高风险,利润与收入确认亦存夸大之嫌。这不仅削弱了财报对投资者、审计机构及监管层的参考价值,也被视为普华永道出具保留意见并终止合作的导火索。
主营收入承压,盈利能力改善受限
回顾业务基本面,碧生源自200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旗下“碧生源四茶”系列产品(常润茶、常菁茶、纤纤茶和清源茶)覆盖体重管理、肠道调理、塑形减负及轻度便秘等多个健康场景,曾长期占据国内功能性保健茶市场的重要位置。
然而,自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净利润连亏三年,2023年亏损高达3.58亿元。2024年虽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录得0.15亿元,但收入继续下降,业绩修复基础薄弱。在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背景下,突然扭亏与保留意见并存,使得利润的真实性及财务处理的合规性更显可疑。
数据来源:Wind
从业务结构来看,碧生源收入主要来源于茶产品和减肥及其他药品两大板块。茶产品收入中,除“纤纤茶”维持增长外,其余三类茶产品销售额连续三年下滑,整体茶类收入自2022年5.24亿元降至2024年的3.26亿元。减肥及其他药品同样面临持续萎缩,收入由2022年的2.78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58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新刊财经整理
在收入承压下,碧生源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削减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并提升毛利率以缓解压力。2024年,公司减肥药毛利率由2022年的45.46%上升至48.96%,其他茶产品毛利率由71.68%升至76.16%,带动整体毛利率从60.03%提升至67.28%,提升幅度超过7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新刊财经整理
但与此同时,高昂的期间费用严重侵蚀利润,2024年销售费用率高达41.17%,管理费用率达18.4%,合计期间费用率高达59.7%,而同期整个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行业的平均期间费用率为26.03%,这一远超同行平均水平的表现,表明公司控费能力不足。
数据来源:Wind、新刊财经整理
此外,公司研发投入也有所收缩,公司裁减了部分研发人数以及减少了委外研发活动。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29亿元,同比下降15.8%,研发费用率较上年末下降0.3%,在费用下滑情况下,公司创新驱动能力或因此受到挤压。
数据来源:Wind、新刊财经整理
综合来看,碧生源此次更换核数师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深层治理问题在财务端的集中体现。当前,公司需正视财务透明性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积极回应审计疑点,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在主营业务承压、创新能力减弱的背景下,公司应加快推动产品升级、优化费用结构,并强化研发投入,以增强可持续增长能力。
唯有通过治理机制的全面完善与业务模式的深度转型,碧生源才能摆脱信任危机,实现由“扭亏”向“稳定增长”的真正转变。
作者 | 姚文溪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