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联储降息视角,审视美国贸易政策
创始人
2025-09-18 20:04:44
0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在华盛顿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2025年首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开启宽松周期以来的第四次降息行动。该决策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但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美国经济周期的转折,更是美国贸易政策、产业战略与全球金融秩序之间复杂互动的集中体现。

此次降息标志着美联储正式进入新一轮“美元潮汐”的宽松阶段,通过释放流动性以应对经济放缓、就业疲软与外部冲击的叠加压力。对于降息机制本身的作用路径与全球影响,笔者将针对美国贸易“对等关税”政策的破产风向,美国制造业再回归的现实困境,阐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深层逻辑、政策分歧与未来走向。

美联储降息:机制、功能与“美元潮汐”的全球传导

美联储降息,即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基准利率,直接影响短期借贷成本、长期利率、企业融资、消费者信贷与资产价格。当美联储决定降息时,实质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降低资金成本,从而刺激投资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降息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刺激总需求。降息降低房贷、车贷、企业贷款利率,提升家庭与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与投资意愿,形成“流动性—信贷—支出”的传导链条。其二,压低美元汇率。利率下降削弱美元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导致资本外流,美元贬值,从而提升美国出口竞争力。其三,提振资产价格。低利率环境推高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估值,通过“财富效应”进一步刺激消费。

然而,降息并非无代价。其最大风险在于可能加剧通胀与资产泡沫。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停摆,美联储将利率降至0—0.25%并启动“无限量”量化宽松(QE),向市场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这一政策虽成功避免经济崩溃,但也为2022年6月通胀率飙升至9.1%埋下伏笔,迫使美联储开启史上最激进的紧缩周期。

从2022年3月起,美联储在14个月内连续加息11次,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将利率推升至5.25%—5.50%的23年高位。这一紧缩周期有效遏制了通胀,但也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降温与全球资本回流美国。2024年9月18日,随着通胀趋稳、经济动能减弱,美联储宣布首次降息50个基点至4.75%—5.00%,正式结束紧缩周期。随后于11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00个基点,利率区间降至4.25%—4.50%。进入2025年,尽管通胀有所反弹,但就业市场显著疲软:10月非农新增就业仅1.2万人,远低于预期,且前值被大幅下修。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2025年9月17日的降息决策,正是对“就业优先”目标的回应,被市场视为一次“预防式降息”,旨在防止经济“硬着陆”。

“对等关税”的破产:从“美国例外论”幻象到现实反噬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重启“对等关税”政策,宣称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镜像税率”,即若某国对美国商品征税10%,美国将对等征收10%。这一政策一度被包装为“纠正贸易失衡”“保护美国产业”的利器,并短暂激发了“美国例外论”的复兴叙事。然而,这一叙事迅速被现实证伪。

首先,“对等关税”并未带来预期的财政增收与通胀可控。尽管初期数据显示关税收入有所上升,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5年7月的欧洲央行论坛上明确指出:“如果不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联储降息会更早。”这表明,关税不仅未能“改善财政”,反而加剧了通胀压力。关税推高了进口商品成本,企业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导致核心CPI持续高于2%的目标。德勤报告亦显示,美国中高端制造业面临严重“工人荒”,企业为维持生产不得不提高工资,进一步加剧成本推动型通胀。这与特朗普政府宣称的“低通胀、高增长”愿景背道而驰。

其次,贸易伙伴并未普遍屈服,反而加速“去美元化”与供应链重组。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并未接受“对等”逻辑,而是通过多边谈判、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CPTPP)及本币结算机制规避美元依赖。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暴跌逾10%,创下1973年以来最大跌幅,正是市场对美元信用动摇的直接反映。哈佛大学艾利森教授警示,美国国债规模已逼近39万亿美元,若“大而美法案”通过,未来五年或新增2万亿美元赤字,债务不可持续性将成为“最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外国投资者虽在5月短暂回流美国证券市场(净流入3111亿美元),但更多是基于短期套利与市场惯性,而非对美国长期经济基本面的信心。

制造业回流的“三重暴击”:成本、人力与供应链断裂

“对等关税”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制造业回流,实现“再工业化”。然而,现实却遭遇“三重暴击”。

其一,成本劣势难以逆转。尽管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但美国本土生产成本(能源、土地、物流)仍显著高于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美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倍以上,且基础设施老化,物流效率低下。底特律汽车零件商的招聘困境表明,即便有政策激励,企业也难以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生产。

其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德勤报告预测,未来8年美国制造业将面临210万个岗位空缺,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精密制造等领域。美国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有岗无人”。失业率虽低,但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无法胜任高端制造岗位。

其三,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现代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迫使跨国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许多企业选择“中国+1”策略,将产能分散至越南印度等地,而非回归美国。这不仅削弱了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枢纽地位,也加剧了全球贸易碎片化。

在此背景下,所谓“制造业再回归”更多是政治口号,而非经济现实。标准普尔500指数虽在5月后反弹,但主要驱动力来自科技股(AI、半导体)而非制造业。纳斯达克的强势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美国经济“虚实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国际避险资金的重新调整:从“美元陷阱”到多元储备

面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显著调整。在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者虽在5月大举买入美国股票与债券,但这一行为更像“恐慌性抄底”而非长期配置。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2025年第二季度,日本大型企业信心指数超预期,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增强,导致“借日元买美债”的套利交易平仓,引发美债抛售压力。这表明,全球资本正从单一依赖美元资产,转向多元化配置。

在银行市场,美元流动性紧张问题凸显。尽管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无计划改变美元流动性提供方式”,但欧洲英国、日本等央行已在加强本币互换安排,减少对美联储美元互换机制的依赖。韩国新加坡亚洲国家加速建立区域性金融安全网,以应对潜在的美元流动性危机。

债券市场,美债的“安全资产”地位受到挑战。外国官方机构(如中国、日本央行)在5月净卖出221亿美元美国长期证券,显示出对美债信用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欧洲主权债、新兴市场本币债的吸引力上升。尽管欧元目前仅占全球储备的20%,远低于美元的58%,但拉加德已明确表示,若欧元区改革深化,欧元有望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9月降息后,美联储内部与市场预期出现明显分歧。达拉斯联储主席博斯蒂克(Lorie Logan)公开表示,2025年可能仅降息一次,暗示政策将趋于谨慎。然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全年将有两次降息,累计50个基点;衍生品市场亦显示交易员已提前布局后续降息。这种分歧反映出美联储在“数据导向”与“市场预期管理”之间的微妙平衡。

霸权稳定论的衰落与相互依赖的重构

2025年9月的降息,是美联储在通胀与衰退之间“走钢丝”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美元潮汐”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远期利率市场已定价2026年利率或回落至2.75%—3.0%区间。然而,这一货币政策无法根治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若美国继续滥用贸易政策、忽视产业基础、挑战央行独立性,其全球金融霸权将加速衰落。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美国当前的困境印证了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的“霸权衰落论”与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的“主权与全球化悖论”。吉尔平认为,霸权国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如开放市场、稳定货币)维持国际秩序,但当其相对实力下降时,将转向保护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导致体系动荡。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正是霸权护持失灵后的“防御性”举措,其本质是试图以单边权力替代多边规则,结果却加速了自身霸权的衰落。

克拉斯纳则指出,国家主权经济全球化存在根本矛盾。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夺回主权”,但全球化已使各国经济深度相互依赖。单边行动不仅无法逆转趋势,反而会引发反制,加剧系统性风险。正如艾利森所言,美国正陷入“既要贸易保护,又要美元霸权”的矛盾,这种“既要又要”的政策组合注定不可持续。此外,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软实力”理论也在此得到验证。

美国滥用贸易政策,损害了其制度信誉与规则权威,导致盟友(如欧盟)对其政策的不信任。拉加德呼吁欧元改革,正是对美国“不可预测性”的回应。软实力的流失,将长期削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从“预防式降息”到“系统性重构”。笔者认为,世界或将进入一个“多极货币”“区域供应链”“规则碎片化”的新阶段。唯有回归多边合作、重建制度信誉,美国才能避免陷入“霸权护持—系统崩溃”的历史循环。

相关内容

矿产企业贷款攻略
矿产企业贷款现状与挑战 矿产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
2025-09-19 16:40:47
哪个银行贷款好?这些优质银...
在贷款需求多样的当下,选对银行和产品能让资金规划更顺畅。以下为您介...
2025-09-19 16:40:37
工行临沂市中支行小微企业贷...
今年以来,工行临沂市中支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写好“五...
2025-09-19 16:40:23
生态环境部:2024年联合...
摄影、文/刘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
2025-09-19 16:40:12
北京金融监管局:远离非法贷...
9月15日至1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组织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
2025-09-19 16:40:03
原创 ...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乌海 9月18日,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
2025-09-19 16:39:41
7000万贷款逾期引诉讼:...
9月以来,中信银行(601998)、浦发银行(600000)接连对...
2025-09-19 16:39:30
银联参与建设跨境二维码统一...
9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披露跨境二维码...
2025-09-19 16:39:21
支付宝两个经营主体公司更名...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19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根据“上海银许准予决...
2025-09-19 16:39:17

热门资讯

哪个银行贷款好?这些优质银行贷... 在贷款需求多样的当下,选对银行和产品能让资金规划更顺畅。以下为您介绍五款各具优势的银行贷款产品,为您...
7000万贷款逾期引诉讼:中信... 9月以来,中信银行(601998)、浦发银行(600000)接连对陷入债务困局的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
新网银行开展“保障金融权益 助... 近日,新网银行紧扣“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走进数字经济大厦、天府国际金融中心4号楼,以“...
醴陵市香兰制糖厂(个人独资)成...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醴陵市香兰制糖厂(个人独资)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徐建香,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
注意!工信部点名29款侵害权益...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9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公布2025年第5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支付宝旗下两家经营主体,完成更... 9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网站信息显示,支付宝支付牌照主体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支付宝旗下两家经营主体完成更名... 支付宝旗下两家经营主体完成更名。 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更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变更事项许可...
浦发银行:烟火气里讲金融 消保... “你以为是在赚快钱,其实是在快送钱”“你以为TA在向前走,TA其实是在向钱走”“你以为只是填个表,其...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组织开展金融... 金秋送爽九月天,金融知识润心田。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于2025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