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搜狐科技
作者 |周锦童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尔·德沃雷特(Michel H.Devoret)和约翰·马蒂尼斯(John M.Martinis),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
正值量子力学百年诞辰,此次三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4.526万元人民币)奖金,与2024年持平。
据悉,获奖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奇异特性可以在一个足够大到可以握在手中的系统中具体化。他们的超导电气系统可以从一种状态隧道进入另一种状态,就好像它直接穿过墙壁一样。而且,该系统以特定大小的剂量吸收和发射能量,正如量子力学所预测的那样。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于1942年生于英国剑桥。1964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是知名的物理学家,在超导量子电路和量子比特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021年,克拉克教授还因开创超导量子电路和量子比特的早期关键技术,与米歇尔·德沃雷、中村泰信共同荣获墨子量子奖。
米歇尔·德沃雷特(Michel H.Devoret),1953年生于法国巴黎。1982年获法国巴黎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黑文耶鲁大学及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德沃雷特的研究方向包括超导量子电路、腔量子电动力学以及量子传感,其研究成果推动超导量子计算发展,相关技术应用于量子比特操控、误差校正等核心领域。他在《科学》《自然》等期刊发表多篇标志性论文,成为超导量子电路和量子比特领域的奠基性文献。
约翰·马蒂尼斯(John M.Martinis),1958年出生。198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约翰·马蒂尼斯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关键人物,他曾长期担任谷歌量子计算硬件负责人。2014年,他创立谷歌量子硬件团队,主导开发出53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
2019年10月,其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仅用3分20秒完成传统超算需1万年的计算任务,被《自然》杂志称为“莱特兄弟的首飞”。
同年12月,他因该突破入选《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2020年4月,马丁尼斯宣布因“团队意见分歧”辞去谷歌量子硬件负责人职务。2023年,他还公开评价中国在量子比特制造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