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点金
央行黄金储备量创历史新高,释放什么信号?
王树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对理性投资者的三层启示
1.辨识资产本质:黄金的核心功能,是风险对冲与资产组合的稳定器,而非博取高收益的工具。
2.坚持规则化投入:用纪律性的定期投入淡化择时困境,是克服“恐惧与贪婪”情绪化交易的法宝。
3.警惕杠杆陷阱:央行以无杠杆的自有储备购金,个人投资者也应远离杠杆投机,防止在正确的方向上被短期波动“击穿”。
当市场仍在为下一个季度的数据而躁动不安时,国家的黄金储备策略已经望向未来十年。它再次证明,金融市场里最强大的不是最快之刀,而是最沉之锚:当时间的权重足够,噪声自然消散。
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为何仍是金融安全的“稳定器”?
赵军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在国家储备体系中,黄金与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等共同构成了国家的储备资产。虽然外汇储备在当前储备体系中占比较大,但黄金的不可替代的特性使其成为储备体系中的重要稳定器。
央行不断增加黄金储备,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从经济层面看,黄金具有较强的保值属性。在全球货币超发、通胀压力持续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黄金作为一种稀缺的贵金属,其内在价值相对稳定。适度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对冲通胀所带来的资产贬值压力,增强整体储备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值,更是一种货币体系的战略对冲。
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会导致投资者的避险情绪进一步高涨,大量资金会流入黄金市场。同时,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通胀预期的上升也会支撑金价上涨。各国央行可能会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贬值的压力将持续存在,黄金的保值和避险功能将更加凸显。
与历史上的黄金牛市相比,本轮“黄金热”呈现出若干结构性差异:首先,多国央行集体买入,除中国外,俄罗斯、印度以及中东多国也在系统性地增持黄金储备,这反映了对美元信用的系统性对冲;其次,金融体系正经历快速变革,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使传统货币体系面临加速重塑,也为黄金的价值赋予新的时代背景;此外,市场参与主体显著拓宽,以往黄金市场主要由央行与大型机构主导,而如今黄金ETF、各类衍生工具及零售投资者积极参与,既提升了黄金市场流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黄金价格的波动性。
宏观慧眼
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背后,再谈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
付一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思想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提出,但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三位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领域的经济学家,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思想的又一次肯定。
放眼当下,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创造性破坏”的浪潮正在席卷各个行业和领域,宛如双刃剑一般,兼具机遇与挑战。因此对于每个国家而言,唯有积极顺应“创造性破坏”的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企业而言,唯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创造性破坏”,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个人而言,唯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才能适应“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变化,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全新机遇。
生产性服务业为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
付一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为何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首先,能够催生技术革命性突破,夯实创新发展根基。其次,能够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再次,能够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后,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转换器”。通过催生技术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完善经济结构等多重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新质生产力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深刻认识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价值,科学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充分释放其赋能效应,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