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10月23日消息(记者林韦玮 付美斌 实习记者郭心怡)近日,海口市西海岸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生物,这些生物“紧密镶嵌”在沙滩上,远远望去,宛如无数枚银色硬币铺洒在海岸线上。经专家证实,该生物为银币水母,具有一定弱毒性,接触人体可能引发灼痛、红斑或皮疹,游客在海边游玩时应避免主动触碰。
海滩上出现的银币水母(央广网发 康登淋 摄)
“我是前天(10月21日)下午3点左右,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处看到的,数量很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沙滩上。”海口市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丽雅告诉记者,当时她正在开展日常巡林工作,看到此景后,立即上报给有关部门。
银币水母(央广网发 康登淋 摄)
经海口市资规局联同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专家取样鉴定,这些圆形蓝色生物为银币水母,其浮囊体硬而透明,质轻呈圆盘状,触手上有刺丝囊,毒性相对较弱。该物种自身无游泳能力,其移动完全依赖海流驱动,本次银币水母上岸原因,或是受台风“风神”影响,被强风和大浪推上海岸。
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海口市西秀海滩、假日海滩、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处等点位,发现受潮位影响,岸滩海面上已无银币水母踪迹,但沙滩上仍有不少被海浪冲上岸搁浅死亡的银币水母。
银币水母(央广网记者林韦玮 摄)
“去年也有见过(银币水母),但是没多少,今年整个海岸带都是,有两三公里长。我们怕游客好奇,摸了被水母蜇伤,就拿耙子小心清理。今天可能是因为涨潮,很多都冲不见了。”现场一名正在作业的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环卫工人告诉记者。
“银币水母是浮游生物,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表层温暖水域。”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表示,海口市西海岸一带出现银币水母,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大家不必恐慌,但也不要随意触碰。过段时间,冲到岸上的银币水母会自然消失,而海水中的银币水母则会随洋流漂离。”
死后的银币水母(央广网记者林韦玮 摄)
卢刚说,银币水母无运动能力,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其具有一定弱毒性,直接接触可能引发皮疹等不适。另外,银币水母无论存活还是死亡状态,都带有毒性,游客在海边游玩时若不慎触碰到,应避免揉搓眼睛,以防刺激眼部神经,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