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付乐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
潘功胜指出,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这项措施我们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潘功胜表示。
人民银行运营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2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政策通过征信不予展示规则,精准覆盖非恶意违约群体。在保持信用约束力的同时注入治理温度。这既能释放受限制的消费与融资需求,更以容错纠错导向夯实信用生态韧性,为经济循环注入微观活力。
编辑:冯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