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创始人
2025-11-05 12:46:19
0

2025年11月5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原定于11月5日返回地球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已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升空。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1月1日4时58分,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宫”,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7次“太空会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宣布,北京时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超过190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为陈冬、陈中瑞和王杰。

10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此次任务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乘组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态结构等。

如何应对空间碎片撞击?

什么是空间碎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7月报道,空间碎片是指所有在轨运行但已失效、失控或不再具有功能的人造物体及其碎片,主要来源于失效卫星、火箭残骸、爆炸碰撞碎片以及人为试验产生的碎片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地球轨道上可被持续追踪的较大空间碎片已超过4.4万个;尺寸在1厘米以上、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的空间碎片数量估计超过100万个。这些碎片普遍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约7.9公里/秒)运行,其动能巨大,撞击破坏力不可低估。因此,如何加强对航天器的防护,已成为全球航天活动的重要关注点和技术攻坚方向。

报道介绍,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面对数量更多、体积更小、难以预警的微小空间碎片,被动防护是主要应对手段。所谓被动防护,主要是通过加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为航天器披上“铠甲”,提升抗击碎片撞击的能力。

如果空间碎片真的撞上了空间站,怎么办?该报道称,科研人员为空间站设置了“兜底技能”:利用空间站上部署的舱体撞击泄漏监测和定位系统,配合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系统,可以大大提升航天员处置故障的效率。航天员可通过舱外巡视、热控系统监测、电路测试等方式快速定位受损区域,并在地面指导下实施结构加固、线路更换等操作。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25年11月5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原定于11月5日返回地球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已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升空。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1月1日4时58分,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宫”,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7次“太空会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宣布,北京时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超过190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为陈冬、陈中瑞和王杰。

10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此次任务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乘组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态结构等。

如何应对空间碎片撞击?

什么是空间碎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7月报道,空间碎片是指所有在轨运行但已失效、失控或不再具有功能的人造物体及其碎片,主要来源于失效卫星、火箭残骸、爆炸碰撞碎片以及人为试验产生的碎片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地球轨道上可被持续追踪的较大空间碎片已超过4.4万个;尺寸在1厘米以上、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的空间碎片数量估计超过100万个。这些碎片普遍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约7.9公里/秒)运行,其动能巨大,撞击破坏力不可低估。因此,如何加强对航天器的防护,已成为全球航天活动的重要关注点和技术攻坚方向。

报道介绍,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面对数量更多、体积更小、难以预警的微小空间碎片,被动防护是主要应对手段。所谓被动防护,主要是通过加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为航天器披上“铠甲”,提升抗击碎片撞击的能力。

如果空间碎片真的撞上了空间站,怎么办?该报道称,科研人员为空间站设置了“兜底技能”:利用空间站上部署的舱体撞击泄漏监测和定位系统,配合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系统,可以大大提升航天员处置故障的效率。航天员可通过舱外巡视、热控系统监测、电路测试等方式快速定位受损区域,并在地面指导下实施结构加固、线路更换等操作。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25年11月5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原定于11月5日返回地球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已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升空。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1月1日4时58分,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宫”,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7次“太空会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宣布,北京时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1月5日乘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超过190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为陈冬、陈中瑞和王杰。

10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此次任务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乘组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态结构等。

如何应对空间碎片撞击?

什么是空间碎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7月报道,空间碎片是指所有在轨运行但已失效、失控或不再具有功能的人造物体及其碎片,主要来源于失效卫星、火箭残骸、爆炸碰撞碎片以及人为试验产生的碎片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地球轨道上可被持续追踪的较大空间碎片已超过4.4万个;尺寸在1厘米以上、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的空间碎片数量估计超过100万个。这些碎片普遍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约7.9公里/秒)运行,其动能巨大,撞击破坏力不可低估。因此,如何加强对航天器的防护,已成为全球航天活动的重要关注点和技术攻坚方向。

报道介绍,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面对数量更多、体积更小、难以预警的微小空间碎片,被动防护是主要应对手段。所谓被动防护,主要是通过加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为航天器披上“铠甲”,提升抗击碎片撞击的能力。

如果空间碎片真的撞上了空间站,怎么办?该报道称,科研人员为空间站设置了“兜底技能”:利用空间站上部署的舱体撞击泄漏监测和定位系统,配合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系统,可以大大提升航天员处置故障的效率。航天员可通过舱外巡视、热控系统监测、电路测试等方式快速定位受损区域,并在地面指导下实施结构加固、线路更换等操作。

相关内容

日本最高外汇事务官员三村淳...
日本最高外汇事务官员三村淳:如果人工智能泡沫破裂,可能会看见更多不...
2025-11-05 17:49:18
日本最高外汇事务官员:近期...
据报道,日本最高外汇事务官员三村淳表示,近期日元走势偏离基本面;市...
2025-11-05 17:49:17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未要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辟谣“风险金”“通道费”缴纳通知】近期,不法分子假...
2025-11-05 17:49:17
国家外汇局:警惕不法分子冒...
11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警惕冒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名义收取费...
2025-11-05 17:49:16
投降没有好下场!被俘朝鲜士...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投降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还会被宣传为“弃暗投明...
2025-11-05 17:49:14
63岁吴镇宇透露刷老年卡坐...
11月5日,话题“吴镇宇刷老年卡被质疑”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悉,...
2025-11-05 17:49:12
农妇收玉米遇山体垮塌失联 ...
据旬邑县人民政府官方通报,10月24日10时许,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
2025-11-05 17:49:11
神二十疑遭撞击推迟回家,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屠晨昕 今天上午传来的一个消息证明了,太空比我...
2025-11-05 17:49:04
赖清德称“坚定反对推进统一...
国务院台办5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任发言人张晗亮相并回答记者...
2025-11-05 17:49:03

热门资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未要求缴纳... 【国家外汇管理局辟谣“风险金”“通道费”缴纳通知】近期,不法分子假冒国家外汇管理局或有关分局名义,以...
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时隔十三年... “这是我时隔13年再次前往NBA学习、交流,收获非常大。” 近日,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分享了他赴NB...
司法助力科技成果“贷”来真金白... 前段时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连续9次位居全国首位。...
原创 黄... 金条等投资性标准黄金和交易所挂牌品种是新政调整的主要对象,黄金饰品、纪念金币等非投资性产品受直接冲击...
湖南白银:11月4日融资买入4... 证券之星消息,11月4日,湖南白银(002716)融资买入4542.33万元,融资偿还6561.46...
黄金白银深夜大跌后再度反弹,有... 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 宓迪)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14时20分,现货黄金报396...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商业银行要把... 在11月5日下午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分论坛上,中国银行行长张辉表示,...
软银上半年收入为3.40万亿日... 来源:滚动播报 软银上半年收入为3.40万亿日元,去年同期为3.15万亿日元。
丰田汽车第二财季经营利润839... 丰田汽车发布财报,2026财年第二财季销售净额12.38万亿日元,经营利润8395.5亿日元。预计本...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刘传勇出...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官网日前更新后显示,此前担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农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