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随着冬季临近,卒中将进入高发期。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曾进胜近日提醒,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叠加老年人基础病、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卒中发病风险显著上升。专家呼吁,公众需牢记“中风120”识别口诀,抓住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窗,同时善用广东卒中急救地图3.0,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年轻人也受“中风”威胁
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卒中患者2634万例,每年新发卒中409万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占比超69.6%,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别以为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年轻人患病的案例越来越多。”曾进胜强调,现代年轻人长期久坐、高盐高脂饮食、熬夜、压力大、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正在不断加重卒中风险。而冬季来临后,寒冷刺激会进一步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黏度增加,老年人因脑血管基础病变多,血压波动更明显,血管破裂或堵塞的风险更高,这两类人群均需重点警惕。
出现症状立即打急救电话
“大脑缺血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缺血超6小时,脑细胞损伤将不可逆。”曾进胜用一组数据敲响警钟,强调卒中救治的核心原则,即“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占比最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这是目前恢复脑血流、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的最有效方法。即便错过黄金时间窗,24小时内仍有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能,但疗效会随时间推移大幅下降。因此,快速识别卒中症状是挽救生命的第一步,公众可通过以下“中风120”口诀快速判断:
“1”张脸:观察面部是否出现口角歪斜、左右不对称;“2”只臂:让患者同时抬起双臂,查看是否有单侧手臂无力、无法抬起;“0”(聆)听:倾听患者说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畅,有无言语含糊。
只要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抱有“等一等、先吃药” 的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注意防范“院前延误”
“很多患者错过黄金时间,是不知道该去哪家医院、怎么去医院。”曾进胜指出,“院前延误”是卒中救治的重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广东已推出卒中急救地图3.0版,将全省258家经认证的卒中中心(覆盖城市与农村)全部纳入,去年年底已在高德地图正式上线。
公众只需打开高德地图,搜索“卒中中心” 或“中风急救”,即可快速定位距离最近的卒中中心,获取医院地址、联系电话、救治能力等信息,实现“就近、就快”就医。“卒中中心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业救治体系,有专门的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能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曾进胜建议,公众可提前在地图上熟悉周边卒中中心位置,或通过医院官网、社区宣传等渠道了解救治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牢记“中风120”口诀
抓住4.5小时“黄金时间窗” 广东258家卒中中心一键可查,有专门的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11月12日 版次:A07栏目:作者:张华
|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随着冬季临近,卒中将进入高发期。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曾进胜近日提醒,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叠加老年人基础病、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卒中发病风险显著上升。专家呼吁,公众需牢记“中风120”识别口诀,抓住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窗,同时善用广东卒中急救地图3.0,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年轻人也受“中风”威胁
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卒中患者2634万例,每年新发卒中409万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占比超69.6%,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别以为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年轻人患病的案例越来越多。”曾进胜强调,现代年轻人长期久坐、高盐高脂饮食、熬夜、压力大、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正在不断加重卒中风险。而冬季来临后,寒冷刺激会进一步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黏度增加,老年人因脑血管基础病变多,血压波动更明显,血管破裂或堵塞的风险更高,这两类人群均需重点警惕。
出现症状立即打急救电话
“大脑缺血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缺血超6小时,脑细胞损伤将不可逆。”曾进胜用一组数据敲响警钟,强调卒中救治的核心原则,即“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占比最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这是目前恢复脑血流、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的最有效方法。即便错过黄金时间窗,24小时内仍有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能,但疗效会随时间推移大幅下降。因此,快速识别卒中症状是挽救生命的第一步,公众可通过以下“中风120”口诀快速判断:
“1”张脸:观察面部是否出现口角歪斜、左右不对称;“2”只臂:让患者同时抬起双臂,查看是否有单侧手臂无力、无法抬起;“0”(聆)听:倾听患者说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畅,有无言语含糊。
只要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抱有“等一等、先吃药” 的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注意防范“院前延误”
“很多患者错过黄金时间,是不知道该去哪家医院、怎么去医院。”曾进胜指出,“院前延误”是卒中救治的重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广东已推出卒中急救地图3.0版,将全省258家经认证的卒中中心(覆盖城市与农村)全部纳入,去年年底已在高德地图正式上线。
公众只需打开高德地图,搜索“卒中中心” 或“中风急救”,即可快速定位距离最近的卒中中心,获取医院地址、联系电话、救治能力等信息,实现“就近、就快”就医。“卒中中心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业救治体系,有专门的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能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曾进胜建议,公众可提前在地图上熟悉周边卒中中心位置,或通过医院官网、社区宣传等渠道了解救治知识,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