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防务一体化正在经历四十年来最严重的挫折。总投资高达1000亿欧元的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项目,目前正面临严重危机。法德两国围绕该项目主导权的争夺,已经发展成了一场公开的外交冲突。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于11月7日向法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在年底前做出项目未来的最终决定。但法国方面坚决要求由达索公司单独负责开发有人驾驶战机部分,双方的僵局不仅威胁到欧洲最具雄心的军工合作项目,也暴露了欧洲防务整合过程中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FCAS项目的困境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欧洲军工合作历史中宿命般的重演。早在1980年代,法国因为类似的主导权争议退出了欧洲战斗机项目,最终单独开发了阵风战斗机,而其他欧洲国家则继续合作完成了台风战机。如今的FCAS危机几乎与那段历史完全相似:法国的达索公司要求获得对项目的绝对控制权,并拒绝与德国空客防务公司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而德国则坚决要求平等分配任务和共享技术。这一局面再一次凸显了欧洲各国在防务自主和产业利益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深层次的技术主导权争斗

FCAS项目的复杂性远超传统战斗机的研发。这个被各方定义为“作战系统”而非单纯的“战斗机”项目,涵盖了有人驾驶平台、无人协作系统、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和网络作战能力等多个技术领域。项目的多维度性质本应为各国提供更多合作空间,但却加剧了主导权争夺的激烈程度。

达索公司的立场背后有清晰的商业逻辑。作为欧洲战斗机领域的技术领导者,达索公司担心与德国空客的深度合作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外泄,从而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美国F-35战机的强大竞争压力下,维持技术的独特性对达索来说至关重要。达索在阵风战机上的成功经验,也使得公司更有信心单独开发FCAS项目。

德国方面的立场也具有合理性。作为项目的主要资金提供国之一,德国要求在技术和产业层面获得相应的份额是合情合理的。尽管空客防务公司在战斗机整机设计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但在航空电子、系统集成和无人系统等领域却具有强大实力。德国坚持平等伙伴关系,既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利益,也是为了确保项目的技术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皮斯托里乌斯在最新的声明中直接指责达索公司CEO埃里克·特拉皮尔在“公共传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实际上是在通过媒体施压,试图在谈判中获得优势。这种公开的相互指责表明,双方的分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商业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政治和外交的高度。
甚至连项目的官方名称都无法统一,这恰恰反映了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基本共识。在法语中,它被称为SCAF;在德语中,是Zukünftiges Luftkampfsystem;在西班牙语中,则是Futuro Sistema Aéreo de Combate。每种语言版本的名称都体现了不同国家对项目的理解和期望。这种表面上的细节分歧,实际上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认知差异。

地缘政治变动对项目的影响

FCAS项目的困境不仅仅源于内部的争斗,还受到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深刻影响。乌克兰冲突的爆发改变了欧洲的安全环境,各国对防务能力建设的紧迫性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德国在防务政策上的转变以及军费大幅增加,使其在欧洲防务合作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发生了变化。
法国国防部长凯瑟琳·沃特林强调,阵风战机需要在2040年前进行更换,这给项目施加了时间上的压力。然而,这种紧迫感与项目合作中存在的深层分歧相冲突。如果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合作框架的问题,法国可能会再次走上1980年代的老路,选择退出合作,转而独立开发。
英国脱欧后,欧洲防务一体化失去了重要支撑。英国不仅是欧洲重要的军工强国,还是法德之间平衡的关键力量。英国的退出使得欧洲防务合作陷入了法德之间的双边对抗,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英国转向与日本和意大利合作开发GCAP项目,也对欧洲防务整合构成了直接冲击。
美国在FCAS项目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F-35项目的成功使得美国在全球战斗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欧洲追求自主防务能力的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FCAS项目失败,欧洲国家可能不得不更多依赖美国的军工产品,这与其追求战略自主的目标背道而驰。
西班牙作为项目的第三方参与者,其作用也变得更加微妙。尽管西班牙在技术贡献和市场需求上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在法德争端中的态度可能成为项目走向的关键因素。西班牙国防部长玛格丽塔·罗伯斯与法国国防部长沃特林的会晤,表明法国正试图争取西班牙的支持,以抗衡德国的压力。

欧洲防务工业的未来
FCAS项目的成败,将深刻影响欧洲防务工业的未来。如果该项目最终失败,不仅1000亿欧元的投资将打水漂,还将严重削弱欧洲在全球军工市场的竞争力。欧洲将错失在第六代战斗机技术领域追赶美国的关键机会,未来几十年的军工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

项目的失败可能会对整个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产生连锁反应。如果连如此重要的军工合作项目都无法维持,欧洲战略自主的目标将遭遇根本质疑。这不仅会影响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削弱其在与美国、中国等大国博弈中的筹码。

从技术角度看,FCAS项目的停滞将使欧洲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无人作战系统、网络战等前沿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第六代战机不仅是一个平台之争,更是未来作战概念和技术标准的竞争。失去这一机会,欧洲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都无法建立独立的先进军工技术体系。
然而,危机也可能带来新的合作模式。如果传统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欧洲或许需要探索更加灵活的产业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模块化的项目分工、市场导向的风险分担等方式,欧洲或许能够找到既保护各方核心利益又促进合作的新路径。
随着年底最后期限的临近,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这不仅是FCAS项目的生死存亡之秋,也是欧洲防务一体化的重大考验。如果欧洲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合作机制,FCAS项目可能会成为欧洲防务雄心的又一个失败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