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兵
11月11日,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通气会在长沙举行。这场历时11个月、覆盖全省范围的普查,全面摸清了湖南旅游资源的“家底”,共查明旅游资源单体14.7万余处,新发现资源2.5万余处,其中红色旅游资源4592处,为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2025年11月12日 长沙晚报)
这场系统性、全域性的旅游资源摸排,不仅摸清了湖南文旅“家底”,更标注着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但资源的“发现”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千万处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才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考题。
2.5万余处新发现文旅资源,打开了湖南文旅的增量空间。这些资源就像散落在三湘大地的“珍珠”,若缺乏系统串联与精心打磨,难免陷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甚至面临开发无序、保护失当的风险。
针对新发现的2.5万余处资源,应避免“一刀切”开发,对生态敏感型的自然景观侧重保护式利用,对具备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则进行活化修复,让资源价值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盘活资源,首需做好“分类施策”的文章。对其中红色旅游资源4592处,不能简单停留在“打卡式”参观,而应深挖背后的革命故事与精神内涵,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传承。
资源普查是基础,后续运营是关键。湖南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持续跟踪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也需强化市场思维,根据游客需求优化产品供给,让“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成为常态。
发现的喜悦值得铭记,盘活的责任更需担当。湖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唯有以系统思维谋划发展,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才能让普查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这道题如何破,需要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