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与非洲国家做生意,几乎全用卢布结账了——比例已超过98%了。俄罗斯消息报开心地表示:这是莫斯科在非洲取得的重大胜利,以本国货币进行交易可加强卢布在外部市场的作用,并在未来支持汇率。
今年4月份,俄罗斯出口到非洲的商品,98.3%都是用卢布收的钱。而且就在最近的这一个月时间内“卢布结算的比例就涨了将8个百分点”——要知道,去年这时候的比例才有60.5%呢。
虽然,俄罗斯与非洲各国的贸易金额还不算特别大——仅占俄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0%左右,但增长势头很猛,在2023年的时候俄罗斯仅卖给非洲国家210亿美元的商品,2024年就涨到近280亿美元了。
报道称,俄罗斯销往非洲地区的商品主要是粮食——包括小麦和玉米,主要交易对象是北非各国,尤以埃及为重。此外,俄罗斯的机械、军工、石油、金属及其制品也受非洲国家的偏爱。
俄专家点评道:莫斯科在非洲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随着安全服务的出口增加——比如帮助稳定当地市场,非洲早已被俄领导层看作是设立军事基地、开采矿产和搞生物燃料的好地方。
使用卢布结算,具体怎么操作呢?
按照俄罗斯消息报的说法,非洲国家想买俄罗斯货物时,通常得在外汇市场上买卢布。这可能需要分两步:先用自己国家的钱买美元,再用美元换卢布——类似于莫斯科要求欧盟用卢布购买天然气。
也有可能是这样——俄罗斯卖给非洲几个国家一批机械、军火、粮食或其他商品,对方用铀矿或者是可可豆来抵一部分货值,剩下的差价再用卢布结算。
因为西方制裁,俄罗斯现在积极转向用“非美元”货币做生意——也就是强化本币,并针对各国的国情量身定制方案,例如:和我国贸易时,本币结算就是人民币、卢布,且人民币占比经常超过卢布。
但非洲诸国的本币没有什么影响力,估计是俄罗斯企业不愿接纳吧,这个“本币”交易就变成了“单方面在助推卢布”——近期占比已超过了98%,远远超过我国与非洲各国的人民币交易份额。
面对当前的好成绩,有专家提出了预警,与非洲各国的贸易用卢布结算,确实能推动卢布国际化。但若想卢布走的更远,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汇率的稳定就很重要——波动范围不能太大。
可俄罗斯官方似乎没有理睬这个建议,他们不打算出手控制或支撑卢布汇率——央行行长明确表示:汇率应该由市场决定,要平衡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出口商喜欢卢布弱一点,但进口商和老百姓就不乐意了)。
另一方面,很多非洲国家自己的货币汇率比卢布还不稳定,本身就缺乏美元、欧元、英镑,拥有的人民币也不多,他们似乎更愿意“更多有影响的货币”参与进来,丰富他们的货币储备类型。
超过98%的比例,给我国拓展人民币做了范例
“刚需”是突破口,卢布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理念——抓住对方不可或缺的刚需商品(粮食、能源、军火),是推动本币结算的强力杠杆。我国在非洲的基建优势(港口、铁路、电力)、新能源产业(光伏、风电)。
以及数字经济(移动支付、电商)都是未来的“硬通货”潜力股。未来需强化与非洲各国在这些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人民币结算的“刚需性”自然就上来了。
“量身定制”方案也值得借鉴,俄罗斯针对不同国家(如埃及、伊朗、巴西)搞了不同的本币结算方案。咱们也可以更灵活,比如对资源出口大国(像安哥拉、刚果金),探索“资源换项目+人民币结算”。
对制造业有潜力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支持其工业园建设,鼓励园区内使用人民币支付供应链费用。在激励更多国家、地区使用、储备人民币一事上,施行“一国一策”或许比一刀切更有效。
非洲国家本身也希望减少对美元、欧元的依赖,实现货币多元化。人民币作为稳定且有强大经济体支撑的国际货币,无疑是他们理想的多元化选择之一。 若这个观点成立,那咱们就可以:
更主动地与非洲国家探讨在金砖、非盟等多边框架下,如何建设“共同促进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基础设施”,把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广变成“大家的事”,而不是我国在“单方面的推销”。
总之,俄罗斯卢布在非洲市场的“高歌猛进”有其特定的“战时”背景和贸易结构支撑,这个“98%”看着炫目,但未必是常态,他国也未必能完全复制。这更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们看到本币结算的巨大潜力。
对人民币而言,非洲市场空间广阔,但拓展之路需要更多耐心、更巧妙的策略和更扎实的基建。要看清咱们的优势和短板,一步一个脚印,把人民币在非洲的“朋友圈”做实、做大、做深。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载、转发、评论、留言、分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