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5月25日举办“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与应对”专题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出席并做讨论发言。
张成思表示,当前美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对于中国而言虽难以言及“重大历史机遇”,但的确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战略窗口。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视角出发,即便当前机遇窗口期相对有限,仍需深入研判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反映出牙买加体系下“一超多强”的国际货币格局正面临深刻挑战;二是从美联储政策独立性与财政政策协调性的视角分析,当前可称之为“特朗普乱象”;三是从美元体系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能否实现重构,关键在于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能力及其纠错机制能否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前美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究竟是中国面临的历史性机遇,还是仅为阶段性机会窗口?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或许并非重大历史机遇,但确实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战略窗口。
既然属于机遇窗口期,其战略空间可能不及预期广阔,但仍具重要价值。关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评估,关键在于观察视角的选择。这并非简单的成本承担问题,而是涉及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多维考量——是基于财务核算的微观视角,还是着眼于整体经济收益的中观视角,亦或是关乎国家战略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我方的分析立场立足于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正如美方政策同样以其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视角出发,即便当前机遇窗口期相对有限,仍需深入研判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反映出牙买加体系下“一超多强”的国际货币格局正面临深刻挑战。当前可能正处于国际货币体系重大变革的前夜。历史经验表明,过去美元遭遇的危机多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危机后其避险货币属性反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然而,此次情况可能有所不同——美国的国际货币主导权正面临实质性挑战。具体而言,自2024年12月以来,美元指数呈现显著下行趋势,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部分全球外汇资产管理机构已开始减持美元资产。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甚至未来十年的偿债安排仍缺乏清晰方案。这些迹象均表明,美国财政状况正在系统性恶化,而这一趋势为中国提供了潜在的战略机遇。综合分析,当前美元贬值的背后,既有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反映出市场对美元长期信心的动摇。这一局面可能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构成实质性冲击,值得中国高度关注并适时把握。
其次,从美联储政策独立性与财政政策协调性的视角分析,当前可称之为“特朗普乱象”。特朗普政府今年推行的若干激进政策,可能对美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属性产生实质性冲击。需要指出的是,美债能够长期维持其全球安全资产地位,主要依托两大制度支柱: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二是美国政府财政纪律的可预期性。然而,本年度这两大制度支柱均遭受显著削弱,这对美债的市场信用构成了严峻挑战。
第三,从美元体系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基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立场,我们亟需深入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路径:是侧重提升储备货币地位,还是强化贸易结算功能,抑或是拓展其他货币职能?这需要审慎的战略抉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确实存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其一,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重构过程中,人民币有望获得更多配置;其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人民币结算功能可进一步强化;其三,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研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6.16)
版面编辑|彭丹凌
责任编辑|李锦璇、阎奕舟
主编|安然、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