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8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通州的大运河畔有四座古城,您知道是哪四座吗?”“路县故城的‘文化灵魂’又是什么?”7月18日,大运河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内,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专家团成员贾长宽老师抛出的问题,如投石入河,激起满场探寻的涟漪。
贾长宽作主题宣讲(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作为副中心的重要文化地标,路县故城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2000余年,更成为串联起历史文脉与当代发展的精神纽带,为副中心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人文魅力,更以活化的历史场景滋养着城市精神。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规划特邀评审专家、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贾长宽则以“千年古城与千年之眼”为题,引领群众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历史上的通州,仓庾之都会,水陆之要道,望帆云表。”贾长宽通过“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秦王扫六合行郡县”“汉高祖平叛定潞县”“光武帝四战定河北”四个历史篇章,介绍了路县故城遗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今日的通州,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从尘埃中苏醒,一座生机蓬勃的新城正在崛起。”贾长宽着重介绍了不久前面向公众开放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和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他表示,博物馆里的潞县故城遗址历史文化展,宛如一扇时光之门,轻轻推开便可见证千年岁月里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轨迹;“一眼千年”沉浸式展区,多媒体光影流转,将路县故城从边关戍楼到副中心新城的蜕变娓娓道来。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市民刘女士说:“贾老师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脚下的土地,家乡有这样深厚的文化根脉,真让人自豪。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设计太巧妙了,把历史和现代科技结合得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时间去实地感受一下。”
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市民李女士说:“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不仅我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文化活动比课本生动百倍。贾老师讲得生动有趣,用故事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传递给我们,孩子很容易接受。刚刚跟我说还要来讲习所参加活动,作为家长也希望孩子了解和热爱运河文化、家乡文化。”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据了解,2024年,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沉浸式宣讲阵地——大运河文化讲习所,通过“主题活动+常态活动”“专家宣讲+互动体验”的“组合拳”,让2757.6万余人次市民感受到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今年,大运河文化讲习所全面升级,创新推出“文化思想宣讲+民间故事盲盒”“主题讲座+互动体验”活动模式,月主题活动+周常态活动全年不间断开展,串联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永乐店古城的历史肌理。市民群众可通过“文明通州”公众号、“大运河文化讲习所活动微信群”及大运河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内的电子屏、展板获取每场活动预告、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