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为稳定币建立联邦监管框架。这一法案被特朗普称为“金融科技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但它的真正影响究竟如何?是巩固美元霸权的“天才”策略,还是饮鸩止渴的金融实验?
近年来,稳定币市场迅速膨胀,全球市值已超2470亿美元,其中泰达币(USDT)和美元币(USDC)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监管模糊、储备不透明等问题频出,2022年算法稳定币UST的崩盘更让市场意识到风险。与此同时,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美元指数年内已跌超10%,美国急需新的金融工具维持美元主导权。
在此背景下,《天才法案》快速推进。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30通过;7月17日,众议院以308:122批准;7月18日,特朗普高调签署生效。
从内容来看,《天才法案》对稳定币发行商提出了严格要求。每发行1美元的稳定币,背后必须有等值的“高流动性、安全资产”作为支撑,范围包括美元和短期国债等。这意味着稳定币将不再是一个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金融工具,而是要承担起合规义务。法案还首次将稳定币纳入反洗钱和金融监管体系,要求发行商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并接受联邦监管机构审计。
支持者认为,在加密货币市场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立法可以为行业和数字资产制定明确规则,推动其更广泛地使用,并确保美国在数字支付领域保持领先。法案通过将使大量加密货币资产得以流通,为美国资本市场打造新的增长点,并推动金融创新,进而使美国在数字金融竞争中占据主导权。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如果法案生效,美国稳定币的市场规模可能会增长8倍,超过2万亿美元。这将刺激美元与美债需求,从而强化美元货币体系。
但批评者也表达了诸多担忧。部分民主党人认为,该法案未能为消费者、国家安全或金融稳定提供足够的保障。从监管角度看,有观点认为法案并未对加密货币行业施加严格监管,将给消费者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新的风险。《天才法案》通过后,大量加密货币资产得以流通,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资产是安全的,实则暗藏隐患。有分析指出,法案成法后可能为美国银行自主发行数字资产铺路,而这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难以预估。
特朗普力推《天才法案》,其背后有着多层面的考量。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层面,巩固美元霸权地位是重要目标之一。当下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有所显现,而《天才法案》将稳定币与美元挂钩,有助于对冲这一风险。随着稳定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对美元稳定币的需求将“直接巩固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稳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另一方面,刺激美债需求、缓解美债压力也是现实需求。美国国债规模如今已高达36.2万亿美元,不少国家出于风险考虑已减持美债。而《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为其发行的每一枚稳定币提供100%的资产储备证明,这些资金通常会被用来购买高流动性的短期美国国债。这意味着稳定币市场规模越大,对美国国债的持续性需求就越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债发行利率下行,降低美国政府的利息成本。
然而,《天才法案》想要达成维护美元霸权等目标,并非易事。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对稳定币的态度和监管政策各不相同,美国稳定币在全球扩张可能面临诸多阻碍。欧洲央行就曾警告美元稳定币激增可能破坏欧洲金融系统的稳定。而且,稳定币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如可能引发类似“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过度膨胀可能推高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因兑付恐慌引发系统性挤兑。美国传统银行业也可能因稳定币的发展面临存款分流等问题。
特朗普签署《天才法案》,试图通过确立数字稳定币监管框架来实现多重目标,但这一法案究竟是不是“天才之举”,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在全球金融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该法案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无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