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核心支点,政策支持力度逐年攀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金融数智化转型指明了前行方向,也为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动能。近日,为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在AI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新网银行和《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联合举办了“2025金融深耕AI擎领未来”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银行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邀请多家金融机构分享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场景应用、业技融合、落地模式、成效评估及应用趋势等问题。同时,针对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应对之策,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为本次活动致辞,新网银行信息科技总监毛航则以“银行智能体的实践与展望”为主题,系统性分享了新网银行在AI领域的探索历程。
成长之径: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新网银行的AI实践路径
李秀生在致辞时表示,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课题,希望大家通过本次主题研讨活动,能够有所收获。而本次主题会议的核心,正是聚焦“人工智能对金融科技和中小银行发展的影响”,通过实践分享与深度对话,为行业探索破局路径。
作为一家技术立行的数字银行,新网银行对AI的探索始于成立之初。毛航的分享以“银行智能体的实践与展望”为主题,揭开了新网银行AI转型的成长密码,这条路径清晰而坚定。
2023年大模型的蓬勃兴起让新网银行看到了深层次AI的可能。新网银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引入基础大模型。2024年,AI Agent的出现改变了行业生态:它让“思考”与“行动”真正结合。这一年,新网银行以试点形式落地了首个智能体应用,探索解决了十余个业务痛点,这些尝试为后续规模化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5年被业界视为“智能元年”,新网银行也在此节点启动了“智擎AI+”战略升级。“我们的目标是人人AI,处处AI。让每位员工都能便捷使用AI工具,覆盖全行各条线等领域。”毛航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新网银行构建了一套协同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让战略自上而下落地真正成为可能。
技术之基:从架构到安全,构建AI落地的“底座支撑”
AI的规模化应用,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在新网银行科技建设过程中,AI应用架构与关键技术保障是核心。
在训练框架与工具集成方面,新网银行整合主流技术并结合云原生能力,让资源调度更灵活;在数据治理上,通过大数据网关建立智能检查机制,在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些投入不是为了秀技术,而是为了让AI真正跑起来,只有底层架构稳固,上层应用才能接地气。”毛航解释道。
研发模式的变革同样关键,新网银行技术人员深度下沉业务一线,与业务人员共同研究场景需求,全程参与提示词设计、模型验收及产品运营;业务人员则深度介入智能体训练、效果反馈与风险监控。这种“业务+技术”的驱动研发模式,让需求落地周期不断缩短,真正实现了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安全合规是AI应用的底线。针对对客场景的风险,新网银行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链路合规体系:事前通过价值观对齐测试、大参数模型校验、专项合规培训,确保智能体输出符合监管要求;事中上线风险拦截、实时质检,动态阻断风险行为;事后通过批量质检、二道防线定期评估,持续优化模型与策略。
应用之效:从风控到客服,AI重塑银行服务全场景
“AI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业务成效上。”毛航结合新网银行的典型实践案例,展示了AI如何为银行注入新动能。
在风险决策领域,新网银行通过大模型强化了风险特征解析:通过大模型提取非结构化数据中的风险特征,识别企业供应链中的隐性关联关系,提升风险决策精准度。“数据显示,AI加持后,风险认证效率提升了30%。
客服能力的升级同样显著,新网银行目前已构建了大小模型结合的智能客服体系:小模型处理标准化问题,大模型通过静态化增强提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客服已实现“7×24”小时覆盖,效率较之前显著提升,无论是深夜的客户咨询,还是复杂的业务答疑,智能客服都能快速响应。
未来之向:知识管理、指标体系、数字员工,三大方向再突破
“这些成果只是起点,我们对AI的探索远未停止。”毛航在最后分享了新网银行的未来三大探索方向。
第一,知识管理深化。新网银行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构建企业级知识库,推动知识从人到系统的转化。企业级知识库的形成,能让每位员工都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业务能力将实现整体跃升。
第二,智能指标体系建设。目前部分智能应用依赖人工定义指标,门槛较高。新网银行计划探索“无代码与低代码”指标生成工具,结合大模型自动生成指标逻辑,降低使用门槛,真正实现人人可用,让AI真正下沉到业务细节中。
第三,数字员工管理。随着AI Agent的普及,“数字员工”将成为重要生产力。新网银行将持续解决三大问题:为其赋予身份,配套培训与考核机制;监控操作风险与安全风险,确保合规运行;明确数字员工与人类的分工边界,推动高效协作模式。毛航展望道:“未来的银行职场,人与数字员工的组合将成为常态。人类负责创意与情感连接,数字员工负责重复劳动与数据处理,两者互补,释放更大价值。”
本次活动不仅为业界搭建了交流经验、共享信息的平台,也为“人工智能+”行动在金融领域的更好落地提供助力。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如何选择技术路线,从哪些重点场景切入,更好地平衡投入产出比,是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活动现场,大家互相启迪智慧,碰撞火花,把活动推向高潮。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AI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业技融合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