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询问:“今年的GDP能达到20万亿美元吗?”——这当然可以达到,毕竟贸易战暂时缓和了嘛。经济走势已比4月份的悲观预期要好很多、很多了,2025全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不会低于5%。
我们可以粗略的估算一下:2024年,中国GDP为18.94万亿美元,其中“上半年完成8.68万亿美元,占全年的比重为45.83%”。进入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实际上涨5.3%。
GDP总量已达9.19万亿美元,若保持这个趋势,占比也在45.83%左右的话,那我国2025年的经济总量大概率要实现20万亿美元的突破了。考虑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下半年略有回升,概率就更大了
从前7个月的经济表现来看:外贸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对外商品贸易顺差达到6835.14亿美元,同比大涨31.2%,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只要保持这个趋势,2025年的顺差将会突破1.2万亿美元。
要知道,2024年的对外商品贸易顺差金额为9921亿美元。若2025年的顺差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这些顺差不仅直接拉动GDP增长,更通过带动制造业投资、稳定就业等方式产生乘数效应。
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外贸正在实现质的提升,为20万亿美元GDP目标提供坚实保障。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仍需继续推动内需扩张和产业升级,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与外贸相比,内需还是有待加强啊!前7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为4.8%,虽然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依然很高,但房地产、私营投资都很萎靡,拖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1.6%。
换言之,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之所以徘徊在5%这个中等速度,达不到8%以上的高速,核心原因就是:各行业的发展分化了,不均衡,破腿了。这种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层次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传统增长引擎乏力,而新动能虽增长迅速但体量尚不足以完全扛起大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高质量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亟需突破性进展。唯有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仅要“质”,还要“量”。
没有合理的“量”的增长,就谈不上“高质量”;追求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不能以牺牲“量”为代价。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弯道超车。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制度红利,让经济增长更多惠及民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却通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2025年或将成为全球经济格局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我国经济总量势必要实现20万亿美元突破的同时,美国GDP也将再创新高——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2025年的名义GDP将达到30.04万亿美元,即突破30万亿大关。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在2025年实现关键跨越,其意义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值的提升上,更反映出两者不同的增长逻辑和发展阶段。美国经济总量庞大,人均GDP水平高,增长更多由消费和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本驱动。
而中国经济则仍处于追赶进程,注重制造业升级、绿色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从增速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但由于通胀和汇率等因素,中美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短期内可能仍会扩大。
无论如何,两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对全球贸易、投资和市场信心都具有系统性影响。中国突破20万亿美元,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仍在高效运转;美国站上30万亿美元,则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最大经济体的地位。
未来,双方如何在发展中处理好自身结构性课题、如何通过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关键。2025年,也许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一个多极加速演进、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
而GDP数字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增长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它为人民福祉所带来的真实影响。中国经济正在向着更加均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这一转变过程虽然会面临各种挑战。
但也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惠及本国人民,也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更加重要的是,与特朗普构建贸易壁垒不同,如今的中国正在为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