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6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5日报道,金融科技正悄然改变非洲经济面貌。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0%的经济活动原本无法通过统计掌握,包括现金结算的街头商贩、日结零工等非正规经济领域。但随着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资金流动正逐渐变得可视化。
尼日利亚7月调整统计方法后,其2024年GDP较世界银行原有数据激增30%,原因正是将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纳入了统计范畴。
不仅尼日利亚,整个非洲都存在无法准确掌握非正规经济的问题。这背后既有工商监管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银行账户普及率低的因素。但因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在普及移动支付方面的推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移动支付并不依赖银行账户,而是通过与手机号码绑定的电子货币进行操作。用户可在配备专用终端的个人代理点将电子货币兑换为现金,也可直接进行用户间转账。由于只需采用终端设备即可开展业务,这种低门槛模式使代理点在各地迅速铺开,甚至孕育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
在肯尼亚,通过“M-Pesa”应用程序进行支付已成为常态。即使是游客,也可在机场购买SIM卡开通账户,在商店付款时只需输入对方提供的7位数字代码即可完成支付。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移动支付账户激增11亿个,占全球新增总量(21亿个)的过半份额。该协会指出,移动支付“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为人们储蓄、创收和消费提供了新机遇”。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非洲86%的就业由非正规经济支撑。由于传统金融体系不完善且多数人没有银行账户,政府机构一直难以掌握经济全貌。
这不仅导致劳动者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让通过产业政策提升生产率变得困难。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政府得以掌握经济活动轨迹。
伴随数字化的经济正规化得以发展,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加速经济开放和区域内贸易发展。
但是,假如数字化仅仅造成税负增加而未改善民生,恐将引发民众不满。
对政府缺乏信任的企业和个人会抗拒被纳入正规经济体系。地下经济在非洲根深蒂固的现象,恰恰折射出政府治理能力的薄弱。
南非莱利银行经济学家伊萨克·马策戈指出,非洲劳动力人口正在激增,亟须培育制造业来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而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的满意度。(编译/刘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