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一新闻注意到
备受关注的
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迎新进展!
项目目前处于
桩基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预计9月底完成桩基施工
10月份将全面进入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一起来关注
···
“4高铁+2城际+4地铁”
缓解深圳北站接发能力饱和问题
9月11日,2025年质量月启动仪式暨现场质量安全环境典型项目观摩会在此举行,300余名行业代表齐聚现场,近距离了解这座“超级枢纽”的建设成果与质量创新实践。记者从观摩会上获悉,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全部桩基施工,10月份将全面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选址南山区平南铁路西丽货运站,整体呈“长条形”布局,东西总长2300米、南北宽590米,总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千米。其建设规模达13.56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施工体量与技术难度均处于行业前列。
根据规划,西丽枢纽集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地铁于一体,总规模为13台25线,超过现有深圳北站的11台20线,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轨道交通枢纽。
作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项目承建内容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枢纽配套工程、市政工程及前期工程等,西丽枢纽未来将引入4条高铁——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汕铁路、深珠高铁;2条城际铁路——深惠城际、深莞增城际;以及4条地铁线路——13号线、15号线、27号线和29号线,形成“4高铁+2城际+4地铁”的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由中铁南方、中建二局承建的西丽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枢纽配套工程、市政工程及前期工程等,计划于2028年8月竣工。枢纽整体建成后,将缓解深圳北站接发能力饱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交通圈”的基础设施布局。
观摩会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主办,深铁建设、中建南方、中建二局承办。来自全国行业协会、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300余名负责人及资深专家,通过实地观摩与专题研讨,交流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在质量管控、技术创新和绿色施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
西丽枢纽技术攻坚+绿色智慧管理
形成多项创新成果
作为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本次观摩会聚焦“复杂地质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标准化”“智慧工地实效应用”等议题,旨在落实质量强国战略,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建设创新成果。
项目开工以来,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锚定“以技术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核心方向,在技术攻坚、绿色施工、智慧管理等领域探索实践,形成多项成果。
据中建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基坑石方量达15.03万立方米,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高达128MPa,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冲击—旋转”复合破岩工艺,成孔效率提升约5倍;在钢管柱安装中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垂直度达1/1000,所有工程桩均达到I类桩标准。
在绿色施工方面,项目构建“雾桩—喷淋—TSP监测”智能防控体系,扬尘指标稳定达到深圳市最高标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85%,累计节水12万立方米。同时,项目依托BIM技术、无人机巡检和智能安全中枢系统,打造全方位智慧工地管理体系,保障复杂工况下的施工安全与效率。
近期,西丽枢纽其他配套工程也取得重要进展。9月2日,连接西丽站与深汕铁路、赣深铁路的大沙河特大桥首根桩基顺利开钻;9月1日,通往深圳北动车所的塘朗山隧道动走3线顺利进洞施工,标志着桥梁与隧道工程相继进入主体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