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正被一场自我毁灭的贸易战反噬。五角大楼最新报告显示,F-35最关键的Block 4升级计划彻底陷入泥潭,66项升级能力从原定2026年完成拖到2031年,成本超支60亿美元!更讽刺的是,问题根源竟是美国亲手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对稀土和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首次对美军尖端武器实现“精准锁喉”。
瑞士政府此刻深刻体会什么是“美式霸凌”。2022年,瑞士与美国签署36架F-35A采购协议,总价64亿美元,白纸黑字写明“固定价格”条款。如今美国突然翻脸,要求瑞士额外支付16亿美元,总价暴涨至80亿,单架成本从1.78亿飙到2.22亿美元!理由竟是“成本上涨”。瑞士人懵了:同样的战机,同样的配置,凭什么多掏钱?答案藏在美国的军售机制里——对外军售(FMS)名义上透明,实则单向收割:成本增加由买家全额承担,成本降低却从不退款。
成本暴涨的导火索直指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2018年美国无差别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启动稀土反制。钐元素是导弹制导和雷达波导管核心材料,中国控制全球98%供应;镓元素是氮化镓半导体不可替代原料,中国占据全球90%精炼产能。每架F-35需消耗23公斤稀土磁体,没有这些材料,AN/APG-85氮化镓雷达根本造不出来。五角大楼试图用《国防生产法》重建稀土链,但现实骨感:美国芒廷帕斯矿开采成本是中国的12倍,全球95%稀土精炼依赖中国产业链。美国防承包商私下承认:“即便本土开采稀土,最终仍需运往中国提纯”。
F-35的困局不止于材料。TR-3版本硬件测试进度远低预期,软件适配拉跨导致美军从2023年7月起拒绝接收新机。2024年洛马仅交付110架,远低于2022年的169架。全球现役1100架F-35中,30%部署在日韩澳基地,Block 4升级停滞意味着亚太空中防线出现系统性漏洞。加拿大采购的88架F-35A从190亿加元暴涨至277亿,配套还需追加50亿投入。美军自身采购量也锐减——2026财年F-35A采购从48架砍到24架,海军和陆战队同步削减。
这场危机折射出美国军工霸权的深层裂痕。F-35标榜“全球协作”,但30国参与的产业链在关键材料断供时瞬间崩溃。相比之下,中国深耕从稀土开采到歼-35总装的完整闭环。贸易武器化终将反噬自身,当美国对盟友加征39%关税时(如对瑞士),已为今日困局埋下伏笔。
瑞士的选择揭露了小国悲哀:明知被抢却不敢翻脸。美国一边对瑞士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一边将关税成本计入战机售价。加拿大前皇家空军司令伊万·布隆丹直言:“过度依赖美国无异与虎谋皮,我们需寻找新合作伙伴”。但地缘政治现实残酷——特朗普威胁退出北约,瑞士等国只能硬着头皮交“保护费”。
F-35的崩溃象征一个时代转折:技术霸权神话破灭,全球产业链必须重构。2万亿美元寿命周期成本、延期11年服役、六代机布局被拖累……美军优势正被傲慢吞噬。而东方路径证明:真正的威慑不在参数表,在工业体系毛细血管里。这场稀土战争没有赢家,但它给世界上了一堂天价课:霸权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