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冯乐丹
2025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始终将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定位、内外联动、驱动创新、强化督导等多维举措,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实体经济,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截至8月末,开封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41.28亿元,年累放额20.65亿元,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充分彰显了政策实施的力度与广度。
精准定位,确保政策导向“不偏航”
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高度重视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通过召开党委会、窗口指导会等多种形式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高效推进。结合新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办法落地实施,组织召开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货币信贷重点工作会议,解读政策要点,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民营、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争取更多的再贷款授信额度。及时修订完善审贷委员会制度,在政策允许的最大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确保政策性资金支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弹药库”。正如开封辖区某村镇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所言,支农支小再贷款有效降低了其资金成本,使其能够以更优惠的利率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切实缓解了“融资贵”难题。该行累计使用再贷款资金发放县域贷款1.4亿元,加权利率较自有资金发放利率低2.07个百分点,政策红利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部门联动,构建协同推进“大格局”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迅速行动,及时向开封市政府报送专项措施建议,主动加强与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等地方行业部门沟通协作,成功推动建立了全市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为扩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规模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县域金融服务监测行管理制度,定期向各县区政府反馈法人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及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合力引导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运用增量扩面。积极推动农信社开封市办完善内部考核办法,在年初核定的授信额度内,督促辖区农商行做到能用尽用、应用尽用,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授信额度使用率达到92%。
2022年以来,辖区农商行再贷款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近乎翻番的跨越式增长,累计再贷款使用量突破百亿,充分调动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的内生动力。
驱动创新,打造特色服务“新引擎”
为持续推动支农支小再贷款使用增量扩面,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积极指导辖内有再贷款需求、但合格质押品不足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认真开展央行内部评级工作,增加达标信贷资产数量;推动村镇银行与发起行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债券质押品支持,实现自有债券、发起行债券、信贷资产三种质押方式在辖区全面落地开花。同时,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紧密结合辖区经济特色,围绕市区文旅产业、杞县大蒜产业、通许酸辣粉产业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创新性地探索出“再贷款+信贷产品创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业务模式,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行一品”的差异化服务格局。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相继推出了“金燕民宿贷”“大蒜贷”“酸辣粉农户贷”“酸辣粉商户贷”“酸辣粉企业贷”等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信贷产品,累计投放贷款近4亿元,直接惠及相关市场主体600多户。
强化督导,保障政策实施“高效率”
为确保支农支小再贷款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督导指导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再贷款专项核查和政策业务培训,对存量贷款台账进行全面细致的筛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动整改。同时,围绕业务办理流程、政策内容调整要点和风险防控注意事项等进行重点讲解和精准指导,确保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政策要求。此外,严格落实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果评估制度,围绕“量增”“面扩”“价降”“质优”政策效果评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坚持结果导向,不断改善相关指标数据,切实提高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检验政策实施成效,在最新的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果评估中,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的评估结果为“优秀”,表明该行再贷款管理使用质效显著提升,为政策的持续优化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