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动荡,台海也是危机显现,美国不希望台海和平,只能让最终的决战时间提前了,美国正在全力支持台湾省所谓当局搞“以武拒统”。在2025年9月18日开幕的所谓“台北航太展”上,公开了不少针对台海一战的武器装备展品。其中就有美国企业与台湾省企业联合开发的所谓“低成本自主巡航导弹”,实则就是美国企业输入技术,台湾省企业负责组织生产,绕过传统军售的过程,以加强台军“以武拒统”能力。
所谓“低成本自主巡航导弹”介绍
美军出手,武装台岛,于是出现了这款被称为“梭鱼-500”导弹,研发速度相当快,在2024年就完成原型飞行试验,毕竟台湾省只是引进技术,不可能不快。该弹采用了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可以携带45公斤重战斗部,适用多种不同的发射平台。其中,在空中发射的最大射程可达926公里,巡航速度时速400公里,在攻击末端以0.74马赫进行冲刺突防。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协同作战能力,在发射后,自主建立内部网络,自主沟通、分配目标,形成蜂群攻击。还能自动辨识与攻击目标的弱点。
这是一款单价只有20万美元的导弹,在台湾省的生产成本不超过21.5万美元,已经属于相当便宜的价格。这是美方和台湾省方面首次合作生产导弹,计划在18个月内,将从发动机到弹体的所有零组件供应链在台湾省全部建立完成。
“低成本自主巡航导弹”展示模型
这样的设计被定性为“东亚决战武器”,还要实现大批量生产,追求要大批出库,摆出一副积极备战的样子。这属于针对俄乌战争提出新理念,现代战争对于精确制导武器需求大,高价武器不适应消耗战,故而小型、可以快速量产的制导武器成为未来战争武器发展的趋势。
这属于美国备战台海战争的一部分,属于被逼出来的招数。美国智库经过多次兵棋推演,依旧发现美国在东亚地区打不了胜仗,全部都是以惨败结束,毫无胜算可言。尤其是在第一岛链的美军空军基地面临遭受在第一时间被对方空袭和导弹摧毁的风险,部署在这些基地中的大量先进战机在战斗一开始,会随之一起被摧毁。
“低成本自主巡航导弹”意图打击目标,类似054A护卫舰
“低成本自主巡航导弹”意图打击目标,类似登陆用气垫船
美军在第一岛链的海空军基地距离东亚大陆只有不足1000公里,很容易被摧毁。为此美国改变了打法,提出分布式作战理念,把美军在亚太地区兵力进行全面分散部署,以稀释导弹打击力量,不把兵力集中到一起。进一步提出分布式杀伤理念,这是美军推出的新型作战概念,主要通过火力打击载体的分散部署实现多点攻击,例如:使用大型精确制导炸弹对机场进行摧毁性打击。
美军正在为可能的东亚决战准备所需武器,计划制造数万枚廉价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式巡航导弹。只因美军相信,一旦东亚决战开始,美军需要打击的目标数以万计,其中有数千个属于“高度威胁目标”。
分布式打击模式,就是这样机动发射?
美国军方经过多次兵棋推演发现,一旦开战,美国海空力量已经无法在东亚取胜。93阅兵式上,出现的YJ-19高超导弹,惊雷1号空射弹道导弹出现以后,美军更没有机会了。美军原计划利用JASSM -ER型隐身巡航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进行攻击。但是这两种导弹数量都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完成预定的打击任务。
以目前的弹药储备,完全无法满足美军的要求,也因此需要研发低成本的弹药,并计划全部部署在第一岛链,从各个岛礁发射,覆盖所有的关键海域。美军的部署计划相当宏大,南边从吕宋岛北部和琉球群岛,宫古海峡,直到日本,把整个南海和东海封死。
未来美军要靠这类导弹大规模介入台海?
可惜美国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进行制导弹药的大规模生产谈何容易,俄乌开战三年半多了,美国生产的弹药数量增长也相当有限,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新型弹药完全就是梦想。以为把成本降低,就可以保证一年生产超过一万枚?一个天真的想法。即便能生产出来,如何装备都是问题,其发射单位要有多少?
所谓的“梭鱼-500”导弹也不是什么利器,其思路看似不错,“梭鱼-500”导弹除了打击渡海船团外,还有袭击东亚大陆纵深的考虑,但是东亚决战的情况与俄乌战争不一样,其大射程是建立在空射的基础之上,如果改为陆基发射,能不能飞过台湾海峡都是一个问题。
现在美国人纸上谈兵的东西太多,都是漂亮的计划,没有可执行性,最终就是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