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北67岁大妈在美国捡破烂,一天赚5美元,被采访时却声称美国好
创始人
2025-09-28 08:28:33
0

[吐舌]在美国洛杉矶的街头,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来自中国东北的67岁大妈,推着一辆捡来的婴儿车,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城市里。

她的目标是那些被人丢弃的瓶瓶罐罐,这些东西每天能为她换来大约5美元。

这位大妈是街头流浪者吗?为什么觉得美国好?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美元的吸引力

这位大妈并非无家可归,更不是被子女遗弃,恰恰相反,她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一个是医生,一个是会计师,早已为她铺好了优渥的晚年生活,她住的房子月租金高达900美元,全由女儿们承担,生活上的零花钱也从不短缺。

而她每天12小时的辛劳,换来的区区5美元,这笔钱在洛杉矶可能连一顿像样的午餐都买不到,她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大妈的这笔“生意”是彻头彻尾的亏本买卖,每天5美元,一周六天工作下来,收入不过30美元,这笔钱,在美国的物价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甚至远远够不上法定最低时薪的标准,更别提覆盖她每月900美元的房租了。

她的实际经济来源,是女儿们提供的支持,女儿们为她申请了医疗补助卡,解决了看病的大问题,也承担了她所有的生活开销,可以说,她在美国的生活,在物质上是完全依赖女儿的。

而她所经历的也反映出新一代老年移民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他们像悬在半空中的人,两头都够不着地,一方面,作为新来的非公民,他们很难立刻享受到美国完善的社会福利,比如每月能有250美元的食品券或是廉租房补助,申请的门槛和流程都相当复杂。

另一方面,他们也无法指望故国的保障,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城乡居民的平均养老金每月大约是179元人民币,这笔钱在中国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换算成美元,在洛杉矶的生活成本面前,就如同杯水车薪。

所以,这本经济账算到最后,结果是巨大的“赤字”,那5美元的收入,在经济上毫无意义,她的行为,显然不是为了钱。

用劳动换一副好筋骨

答案或许要从健康里寻找,这每天长达12小时的户外“工作”,其实是她为自己开出的一剂对抗身心双重疾病的“良方”。

身体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妈本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这类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每天长时间的步行,弯腰捡拾的动作,还有充足的日晒,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物理治疗。

一位在广场上认识她的朋友就曾说过,她这么做,就是为了活动身体晒太阳,对健康有好处,这比整天闷在房间里,任由身体机能衰退要强得多。

而精神上的疗愈,价值可能更高,来到美国后,她巨大的孤独笼罩,两个女儿事业有成,工作繁忙,在家里习惯用英语交流,这让她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白天,女儿们去上班,留下她独自面对一栋空旷的别墅,那种无所适从的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

丈夫在疫情期间病逝,家乡的村子也随着人口流失变得空空荡荡,亲戚朋友早已搬走,她在情感上失去了大部分的根,她自己也坦言,感觉生活没了“精神支柱”,就是过一天算一天。

而捡拾瓶罐这件事,给了她一个明确的日常目标和节奏,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八点回家,有事可做,有人可见,这种规律性本身,就是对抗精神空虚和无聊的有效武器,她用体力上的消耗,换来了精神上的稳定和一种久违的充实感。

她经常去的一个广场,是她重要的社交枢纽,那里能遇到说中文的人,能聊上几句家常,这些在家庭内部无法获得的归属感和情感慰藉,对她来说,比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珍贵。

所以,这本健康账是盈利的。她用看似辛苦的劳动,换来了身体机能的维持、精神世界的安宁和宝贵的社交连接。

找回丢失的主导权

最后就是关乎老人的尊严,这是一个老人,在完全被动和依赖的生活中,试图重新夺回一丝主导权和自我价值的努力。

回顾她的生活轨迹:通过家庭团聚签证来到美国,是女儿的安排,住进合租房,是女儿的安排,拥有医疗白卡,也是女儿的安排,她的晚年生活被妥善地规划好了,但这一切,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成了一个被照顾、被安排的没有选择权的人。

然而,捡瓶子这件事,完完全全是她自己的决定,这是她为自己找到的“事业”,她有一辆捡来的婴儿车当“座驾”,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还有自己规划的路线,她把这件事变得很有仪式感,赋予了自己一个“劳动者”的身份,以此来对抗那种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

最有力的证明,是她断然拒绝了女儿的一个提议,女儿们曾提出,愿意直接给她足够的美元,只要她别再出去捡东西了,但她拒绝了,这个举动清晰地表明,她要的不是钱,而是做这件事的权利。

这是她在被安排好的人生里,为自己划出的一小块自留地,在这里,她说了算,这种微妙的心理,也体现在她面对镜头时的反应上,当被问到中美哪里更好时,她显得有些不自然,嘴上说着“美国好”,却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这或许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她不想让女儿们难堪,要维护家庭的和睦,另一方面,许多老年移民都会说服自己当下的生活是“好的”,以此来合理化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如今的处境,维持内心的平衡和尊严。

当老年人跨越重洋,来到一个语言不通、文化陌生的新环境,他们该如何自处,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自动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价值感的失落,而她用她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快乐通道。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广汽集团(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广汽集团(601238)报收于7....
2025-11-23 03:22:38
排坛悲剧!男排2米攻手车祸...
近日,排坛再次传出不幸消息,在球场上曾是英勇无畏的攻手,如今却必须...
2025-11-23 03:22:30
每周股票复盘:江苏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江苏银行(600919)报收于10...
2025-11-23 03:22:29
每周股票复盘:招商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招商银行(600036)报收于43...
2025-11-23 03:22:28
每周股票复盘:成都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成都银行(601838)报收于16...
2025-11-23 03:22:27
每周股票复盘:中国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中国银行(601988)报收于6....
2025-11-23 03:22:27
每周股票复盘:北京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北京银行(601169)报收于5....
2025-11-23 03:22:27
每周股票复盘:交通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交通银行(601328)报收于7....
2025-11-23 03:22:26
每周股票复盘:工商银行(6...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工商银行(601398)报收于8....
2025-11-23 03:22:25

热门资讯

排坛悲剧!男排2米攻手车祸致四... 近日,排坛再次传出不幸消息,在球场上曾是英勇无畏的攻手,如今却必须面对人生最艰难的考验,27岁的巴西...
每周股票复盘:工商银行(601...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工商银行(601398)报收于8.25元,较上周的8.25元上涨0....
每周股票复盘:南京银行(601...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南京银行(601009)报收于11.43元,较上周的11.51元下跌...
每周股票复盘:华夏银行(600...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华夏银行(600015)报收于6.99元,较上周的7.01元下跌0....
央视曝光“豪车碰瓷”特大骗保案... 今年以来,公安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开展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对保险等领域违法犯罪进行重点...
海南控股与招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 近日,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控股)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银行)在深圳举行...
中信银行:成语新解之“保”藏祸... 成语新解之“保”藏祸心
养老金融新政,密集落地!多家银... 近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提出了广东省养老金...
云南福叶古茶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云南福叶古茶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普会松,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
青海欧宸建材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青海欧宸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文梅,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经营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