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追风交易台,高盛分析师Eoin Dinsmore最新报告指出,铜价正在重置进入一个全新的价格区间。供应端的结构性受限、关键领域(如电网、AI、国防)的强劲需求,以及潜在的战略储备行为,共同将铜价的底部支撑位推高至10,000美元/吨。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铜价的下跌空间已非常有限,10,000美元成为一个坚实的“新底线”。然而,由于短期内市场仍处于小幅过剩状态,且高价会引发废铜供应增加和铝替代效应,未来两年铜价的上涨空间也存在明确的11,000美元“天花板”。市场短期内不会出现极端短缺,价格将在一个高位区间内震荡。投资决策需密切关注供需平衡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战略储备的动向,这将是吸收市场过剩库存、影响价格的关键变量。
基于此,高盛将其2026年的铜价预测从10,000美元上调至10,500美元/吨,并维持2027年10,750美元/吨的预测。
新的价格区间:10000美元是底,11000美元是顶
高盛认为,从2026年起,铜价将进入一个10,000-11,000美元/吨的新交易区间。这一判断基于三大核心趋势:供应受限、需求结构性增长以及战略储备。
尽管近期矿山供应中断(如Grasberg矿山停产)导致全球精炼铜产量在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下降6%,但市场目前仍处于小幅过剩状态。高盛预计,这种小幅过剩将在2026年持续,预计过剩量为18万吨。真正的供应缺口预计要到本年代末(2029年)才会出现。因此,在未来两年内,铜价的上涨空间将受限于约11,000美元。
供应端瓶颈:长期短缺的“远虑”支撑价格底部
铜价的10,000美元底部主要由供应端的结构性挑战所支撑。
矿山开采难度加大:随着矿山越挖越深、矿石品位下降、矿石硬度增加,维持现有产量的资本支出(Sustaining Capex)不断攀升。这限制了矿企的增长性资本开支能力。
供应增长缓慢:高盛预测,2025-2030年间,全球铜矿供应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5%。
投资激励价格:虽然目前的价格足以激励中国和刚果(金)等地的低资本开支项目,但要平衡本年代后期的市场,必须投资于南美的棕地项目(brownfield projects)。而启动这些项目所需的价格至少为10,500美元/吨。这构成了铜价的坚实底部。
尽管铜价有坚实的底部支撑,但11,000美元的天花板同样明确,主要源于两个因素:
废铜供应增加:高价格会激励更多废铜进入市场。高盛预计,废铜使用量的增加将有助于缓解市场紧张,并将全球铜市出现缺口的时间推迟到本年代末。
铝的加速替代:当铜价过高时,周期性行业(如低压电缆、家电和工业应用)会加速转向使用成本更低的铝。高盛认为,当铜铝价格比超过4:1时(约对应铜价10,200美元,基于铝价2500-2600美元),替代效应会显著增强。这种替代效应抑制了铜的总需求增长,从而限制了价格的无限上涨。
在当前市场小幅过剩的背景下,战略储备可能成为支撑价格的关键因素。铜作为关键战略物资,其供应又受到限制,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储备商品。
中美库存水平较低:与石油相比,中国和美国的铜战略库存目前处于低位。中国75%的铜消费依赖进口,而美国近50%的精炼铜需求也需进口满足。
潜在的储备需求:高盛测算,为维持库存天数,中国到2030年需增加约15万吨战略储备。而美国若效仿其钴储备计划,建立40天的铜消费储备(约17.5万吨),将耗资约18亿美元。
市场影响:这些潜在的战略采购可以吸收大部分市场预期的过剩量,从而限制可见库存的增加,为交易所价格提供下行保护。但高盛也提示,如果战略储备不及预期,市场过剩将直接体现在库存上,可能导致价格跌破10,000美元。
铜的需求正经历一场从周期性向战略性的深刻转变,即从反映经济周期的“铜博士”(Dr. Copper)转变为服务于国家安全和战略产业的“铜上校”(Colonel Copper)。
核心驱动力: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将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贡献超过60%的增长。其背后是人工智能(AI)、国防和能源安全对电力系统的迫切需求。此外,电动汽车、风能和数据中心也提供了直接的增长动力。
需求增长放缓:尽管战略需求强劲,但全球精炼铜需求的整体增速将从2025年的2.8%放缓至2026-2030年的年均2.1%。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建筑业的结构性下滑,以及高价下周期性行业的需求被铝替代所抵消。